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变;从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到基本适应,再到实现历史性跨越……纵观黔南发展史,交通功不可没。
过去,受地理环境影响,黔南交通发展滞后,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主要依靠人挑马驮,交通长期成为制约黔南发展的突出瓶颈。2012年至今,黔南经历了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服务质量最优、发展成效最显著的“黄金时期”,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如今,黔南交通呈现“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跨越”的发展态势,黔南州一跃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以及贵州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对外通道建设的“桥头堡”和“南大门”。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随着贵阳至南宁、贵阳至罗甸、荔波至河池等高速公路的陆续实施,过去受限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的荔波、平塘、罗甸等县,迎来了新的机遇,交通区域优势日益凸显,由“偏远县(市)”转变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旅游等支柱性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高铁穿境而过,飞机翱翔蓝天、公路翻山越岭、航道通江达海……经过多年发展,黔南已初步形成了“内联快捷、外联顺畅、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州12个县即将全部实现高速公路“双通道”以上连接,8个县通铁路,80个乡镇实现30分钟到达高速入口或县城,12县(市)2小时内可到达省会贵阳,极大拉近了黔南与周边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等全国主要经济圈的时空距离。
如今,黔南的对外开放水平得到巨大提升,正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当中,已成为贵州南部重要交通枢纽,成为西南人流物流出海、粤港澳大湾区联结西南的重要门户。
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瓮马铁路、贵黄高速、瓮安港等区域大通道的优化完善和区域干线公路网络的改造提升,给黔南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吸引裕能、盛屯、名泰等一批新能源企业落户黔南,沿着骨架路网通道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成为支撑黔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日渐完善的对外通道,为做强城镇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也让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轮子跑得更快。
截至目前,黔南州普通干线公路里程达3700公里,形成出省通道7个、出州通道35个。乡镇、工业园区、千亩以上坝区以及3A级以上景区等主要经济节点通三级以上公路占比分别达85%、70%、41%和75%,为全省第一方阵,有力支撑黔南州环贵阳城镇带加快融入贵阳贵安,助推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等重大战略实施。
拓宽群众致富道路
全省首个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天空之桥”服务区所在的平罗高速,是连接平塘、罗甸两地的重要对外通道,在全线通车后,两地来往车程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1小时,形成了贵州南部横向运输大通道。依托高效便捷的交通条件,当地群众积极发展蜂糖李、四月桃等特色产业增加收入。一条路,打通了对外开放通道,也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
随着“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等目标的相继实现,黔南州区域交通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全州公路里程从不足400公里简易路增加到2.8万公里等级公路,彻底打通区域开放通道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30户以上自然村寨通硬化路”等一系列目标,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和出行条件,助力黔货出山,促进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