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白晓永:投身喀斯特生态地质事业

“我非常幸运的是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把‘兴趣’变成‘事业’,把‘爱好’变成‘工作’,真的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近日,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晓永博士说。

随着白晓永教授的不断讲述,一个因为热爱,行走于黔地山川的行者形象愈加清晰。

2010年7月,当白晓永踏上贵州这片土地时,带着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怀揣着追逐科研的“少年梦”,那时的他才刚从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毕业。

“通过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地理学知识和媒体报道,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喀斯特是一种比较脆弱和敏感的生态系统,而我国又是喀斯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仅西南地区喀斯特总面积就有54万平方公里。”白晓永说。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几乎全部集中在山区,而白晓永和同事们经常到贵州喀斯特偏远山区去野外考察和取样,还参与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几乎走遍了贵州的喀斯特地貌。

在野外,他们经常会遇到当地老乡这样问:“你们取的这些样品有啥用啊?”“能让我们的生态变好?”“能让我们变富?”

“有时候这些问题让我们很尴尬,他们可能不知道认识自然过程和规律的重要性,但这却更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做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白晓永认为,无论什么科学,最终的目的都是认识自然、服务人类社会发展。

“这也促使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服务国计民生,如何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如何有效地转化自己的科研成果。”白晓永说。

于是,白晓永开始偏向应用基础研究,也开始注重实用新型技术的研发和示范。他测算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允许流失量及其分布规律和特点,研究了喀斯特山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与石漠化发生率的关系。提出了石漠化的时空演变的“单变、层变、返变”等3种基本类型,探讨了近30年来石漠化时空演变历史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为全国的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主持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课题。

“此次获奖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无论认可嘉奖还是批评指导,都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并更加激发我们不断努力。世上有一种快乐就是在‘绝望之山’采出‘希望之石’。遇到任何困难和绝境,不要轻言放弃,生活本来如此,科研更是。”白晓永博士说。

--> 2023-09-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4932.html 1 白晓永:投身喀斯特生态地质事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