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昔日“伤疤” 今日沃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刚刚过去的8月,遵义市凤冈县何坝街道何坝社区大田坎矿山修复耕地后种下的烤烟完成了第一年采收,估算收益达16万元。

眼前喜获丰收的烤烟田,曾是长期废弃的砂石矿坑。

何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姜仕军回忆说:“去年以前,这个大坑周围随处可见裸露的边坡,四周寸草不生,简直是满目疮痍!”

大田坎矿山于2016年4月关闭,长期的开采导致山体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矿坑。由于其所在地紧邻贵州凤冈龙潭河国家湿地公园,直线距离不到2公里,久而久之,大田坎成了当地青山绿水间的一处“伤疤”。

2022年10月,抓住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实施契机,凤冈县将大田坎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子项目。然而,土壤修复成为修复工程面临的最大“拦路虎”。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大田坎矿坑由于长期堆放大量砂石矿渣,土壤损伤严重。

在修复过程中,施工团队多次从异地运输1.74万立方米的“沃土”,才使得大田坎矿坑土壤得以修复。

凤冈县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工作有关负责人杨华进介绍,修复中,采取了坡面清理、挂网、栽植攀缘植物、砌筑挡土石埂等措施,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还修复完善了生产便道,累计完成恢复耕地面积31.85亩。

如今的大田坎实现蜕变,裸露的岩石再也看不到了。放眼望去,满眼绿意。“烤烟种植是恢复土壤肥力的一种好办法。”杨华进告诉记者,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烤烟的种植,土壤的板结现象得到改善,土壤的结构得以疏松,土壤利用率显著提升。

近年来,凤冈县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蚕桑产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产业,养蚕发种、蚕茧产量、实现产值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4月,在完成矿坑覆土平整作业后,大田坎矿坑选择种植桑蚕进行矿山植被修复,面积17.51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杨华进表示,未来,还会针对大田坎土壤肥力恢复情况,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其他粮食作物或蔬菜,守好珍贵的耕地资源。

--> 2023-09-18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4638.html 1 昔日“伤疤” 今日沃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