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搬迁前,余烨的老家在山与山之间,那时候离家和回家,需要走过一段很长的路。2015年,惠水县开始将贫困地区的群众陆续迁出,余烨一家也在其中,一年后,余烨考上海南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余烨在搬迁安置点新民社区找到了工作,她直言:“当初决定回来工作,是因为这里是我的家啊。”
罗应和介绍,在后续扶持工作的不断推动下,7年间,新民社区走出了356名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家乡,加入了建设家乡的队伍,他认为这份“情感认同”,就是搬迁群众能“留下来”的关键。
时间如流水飞逝,后续扶持的政策保障,早已润泽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为他们今后的生活保驾护航。
开展主题教育期间,省生态移民局组成7个工作组,分赴全省30个县(市、区),围绕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安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帮扶车间运转、后产业项目建设运行、搬迁群众人力资源开发等重点展开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3篇。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部署,研究制定了《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系统性、改革性、创新性的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明确了统筹推进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持续提升搬迁人口整体素质、全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7个方面30条具体措施。
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拓宽了搬迁群众的财政性收入渠道,从方方面面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搬迁群众住得上新家,也从心中筑建起一个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