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顺勇:

“慧”种糯米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匡奇燃 谭支乐

“今年的糯米蕉长势不错,应该能有个好收成。”近日,王顺勇在糯米蕉林里查看香蕉长势,看着一串串硕大的糯米蕉,王顺勇喜上眉梢。

王顺勇是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州级科技特派员,自2022年参加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以来,他不断把科技“密钥”送到田间,助力册亨香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73.9万元,在高洛街道香蕉园建设50亩的香蕉种质资源圃和新品种试验基地;引进香蕉新品种进行试验、筛选,为册亨香蕉产业健康发展筛选、培育优质品种……截至目前,王顺勇争取各级资金支持1000余万元,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1000余人次。

“现在的成果来之不易,大家终于苦尽甘来。”“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王顺勇把全部精力放到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中,实地查看、记录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解决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册亨县决定在岩架镇板弄村八达组建设糯米蕉科技示范园。“一开始很多乡亲都不愿意种植糯米蕉,怕来年没有收成。”产业园建设之初,为了打消农户的顾虑,王顺勇多次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详细讲解补助政策,给群众算经济账,告诉他们种植糯米蕉的效益和前景,并进村入户召开大小会议几十次,动员群众几百人。

2022年,经过王顺勇近百次的耐心动员以及示范种植,群众终于打消了顾虑。当地通过项目申报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799万来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2000亩的科技示范园将于今年底全部建设完毕投入生产。

种什么样的糯米蕉?如何种?怎样才能种好?这是常挂在王顺勇心中的事。

近两年来,不顾酷热和山路艰险,王顺勇坚持到示范园区进行技术指导。农户不会的,他就手把手地教,农户不懂的,他就耐心解答。

“王老师经常来开展技术培训,向我们细心讲解糯米蕉的栽种、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知识,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在种植糯米蕉时碰到的问题。”糯米蕉种植大户庞帮云说。

发展糯米蕉产业的过程中,翻土打坑、种植管护以及运输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但当地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基本都是老弱人群。为了解决种植产业发展的困境,并提高标准化程度,王顺勇通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用于土地整治、建设产业路、建设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等。

“白天群众要下地干活,晚上才回家,我不能耽搁群众的时间。”因此,王顺勇把种植动员放在晚上进行,而这样的会往往时间较长,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凌晨以后才从村组踏上回程的路。

种得出,卖出去,产品变成商品,才能增加群众收入。针对农产品的经销、售卖,王顺勇多次利用抖音、西瓜视频、微信等网络平台,对册亨农产品进行宣传,开拓销售渠道,帮助群众解决产销问题。

“我的目标是要协助广大群众科学发展产业,让父老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王顺勇说他始终不忘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 2023-09-07 册亨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顺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3741.html 1 “慧”种糯米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