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权若青)“由于季节干旱,部分村民家里自来水不能上二楼,无法用热水器洗澡。责任人:张严。办结时限:2023年8月7日。”
“进村主路部分被损毁严重,需建设恢复。责任人:石彦明。办结时限:协调申报中。”
…………
在黔东南州榕江县忠诚镇乐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墙上的“四诊”事项监督公示栏上,可以看到近期重要挂牌督办的工作台账。
近年来,乐乡社区紧盯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创新“坐诊”“出诊”“会诊”“复诊”的“四诊”工作法,建立起灵活多样、规范健全、运行顺畅的高效化解问题机制运行模式,成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午“坐诊”把脉,群众诉求“零距离”。接收记录群众来访和反映的问题,指定相关工作人员现场受理,细致明确解决群众困难,对于暂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要求持续跟进,推动问题尽快解决,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实现闭环处理。
下午“出诊”开方,细致摸排“零暂存”。深入调查走访摸清情况,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对于不能“马上办”需联合“会诊”的,记入待办工作台账,确保工作出效率,把问题防在“早”化在“小”。
晚上“会诊”施药,深挖源头“零遗漏”。对于需要集体解决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和群众议事会,商量解决的方式方法,制定具体可行的落实措施。对群众不满意的,分析原因并整改到位,做到“一事一总结”。
月底“复诊”问效,释疑解惑“零障碍”。广泛征求群众对于解决问题举措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对村支两委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提升社区凝聚力,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我们在推进村集体‘合约食堂’建设,有望在今年底正式运营。”乐乡社区副主任张严介绍,“有了合约食堂,村寨的红白喜事都可以这里办,规模、标准是统一的,可以实现减少办酒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办酒数量。”
自去年以来,乐乡社区运用“四诊”工作法已成功解决各类历史遗留大小矛盾纠纷116件,挂牌督办事件办结率达90%以上。还根据群众意见建设1.5万平方米新媒体户外直播区域和“红石滩”露营基地,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