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三穗台烈镇

稻香鸭肥人欢笑

小桥流水碧云天,稻里黄花鸭声细。盛夏时节,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的生态稻田绿意盎然,鸭群嘎嘎觅食,水稻穗料饱满,勾勒出一幅田园牧歌的美丽乡村图景。

稻在风中摇,鸭在稻间游。在台烈村“稻+鸭”生态循环综合种养农田边,养鸭大户张家云头顶斗笠正在牧鸭,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鸭苗由政府免费送,养殖技术有保障,如今养着50多只三穗鸭,日子越过越红火。”

张家云是台烈村转水组村民,一辈子以养殖三穗鸭为生,是传统的“鸭客”,“鸭子在田间自由寻虫、吃草,不需要投食,小鸭们排泄的粪便还可直接还田营养秧苗,它们在田间觅食活动还能进一步起到活泥、保水、健苗的作用。”60多岁的张家云种了大半辈子地,如今再也不用为施肥洒药烦恼。

每年八九月是卷叶螟、稻飞虱等水稻病虫害高发期。过去乡亲们都要背上喷雾器对水稻进行打药,不仅气味刺鼻,还影响了水源。张家云介绍,现在“稻鸭共育”,一方面小鸭全天然放养,是放心食品;另一方面,田里再不需要除草、打药,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

鸭促稻长,稻促鸭肥,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田里养鸭,鸭吃昆虫,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台烈镇台烈村党支部书记谭穗明笑着说。在这一模式下,水稻亩产量达1000斤以上,鸭子120天便可上市,平均每只售价60元,每亩可养20只,收益达1200元。稻米、鸭子每亩综合收益便达到6000元,种田成本每亩可节省农药200元、人工费300至400元。

三穗鸭是中国四大名鸭之一,有600多年的养殖历史,以其性成熟早、产蛋多、肉质细嫩、味美鲜香、具有野鸭风味等而闻名。201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三穗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穗鸭”正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亮相全国。

为推进三穗鸭产业规模化发展,台烈镇每年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实施到户鸭项目,在全镇9个中心村因地制宜实施“稻+鸭”“稻+鸭+鱼”多种生态种养,多渠道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再有1个多月鸭子就可以出栏了,水稻也可以收割了,等这水稻收割完后,我扩大养殖规模。”面对未来,张家云信心满满地说。

(潘宗旭 欧忠海)

--> 2023-09-06 三穗台烈镇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3610.html 1 稻香鸭肥人欢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