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玲瑶 通讯员 石庆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宰转村是一个侗族村寨,2019年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从江县检察院在宰转村开展联系帮扶工作中,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优势,融合该村侗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法治文化建设为重点,助力建设法治文明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法治建设,构建美丽乡村。侗族木构建筑以其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外形精巧等独特风格而闻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江县检察院在开展帮扶工作中,充分将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村落村容村貌建设结合,帮扶和指导该村倾力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依靠寨门、长廊、戏台和凉亭等侗族传统木构建筑元素,精心设计建设了法治宣传标语、宣传展板和法治文化橱窗,普及《民法典》《劳动法》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既展示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又为传统村落注入了法治新元素,全面营造“抬头见法、驻足学法、心中有法”的浓厚氛围。
村规民约+法治治理,构建和谐乡村。村规民约是村民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约定俗成的规范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从江县检察院在驻村帮扶中,将当地侗族传统文化、侗族习俗与法律政策相结合,为村民更新村规民约、规范红白喜事办理提出合理建议,帮助移歪风、易恶俗。同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针对相邻权关系、宅基地关系、赡养关系等矛盾纠纷,发挥法律工作者的优势,将民事法律政策融入村规民约进行解读;开展调解工作,帮助村民化解矛盾、修复家庭关系、邻里关系。
文化表演+法治宣传,构建法治乡村。侗族大歌、侗戏是侗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江县检察院在开展驻村帮扶中,鼓励和支持村民举办文艺表演,以“唱”的形式把惠民政策、法律政策传达给群众。同时,组织法律政策宣讲,利用政法大走访、帮扶走访工作契机,进校园、进村寨、进家庭开展宣讲,将惠民政策,以及电信诈骗、乱砍滥伐等需要重点防范的案例向群众进行解读,提高和巩固当地群众安全防范意识、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