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主体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链条民主,在执政、立法、行政、监察、司法、治理和自治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体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声音。
内容最真实的民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协商渠道,管理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是真实的人民当家作主。
功能最管用的民主。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实现了民主发展、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通过不断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符合中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人民民主旗帜,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历史性成就。
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于新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发展,揭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明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把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彰显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把执政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社会民主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以党内民主引领人民民主、拓展社会民主、推进基层民主,夯实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议事程序、运行机制,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系统性、规范性、有效性,发展机制更健全、保障更有力、运行更顺畅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不断形成整体合力。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水平。锻造过硬的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队伍,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不断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健全基层选举程序和民主决策程序,进一步推进基层办事公开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治理,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准确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面临的历史方位、基本任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政治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凝聚共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