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刘红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立足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现在的总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始终从国情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富裕是现代化的指向目标,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所有人共富还是少数人独富。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只能通过剥削、压迫本国以及外国人民的手段达到最大限度榨取剩余价值的目的,最终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现象。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现代化下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宿命”,为解决财富鸿沟、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提供了智慧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十四五”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自觉与坚定实践。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在各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绝非自然而然,而是要面对以物欲化、享乐化、个体化为特征的消极价值文化的冲击。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注重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既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船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坚持胸怀天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2023-09-06 刘红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3582.html 1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