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构建支撑贵州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人才体系

王见敏

省委办公厅印发的《贵州省“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全省发展定位,以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优化学科布局、培育学术品牌、加强合作交流、加强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推进人才大汇聚为重点任务,明确了发展使命和发展方向,对构建新时代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人才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凝聚人才发展使命,统筹人才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规划》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破立并举、守正创新,坚持人民至上,引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聚焦解决贵州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自觉强化使命担当。同时,明确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规模增长、人才素质提升、人才结构优化调整、干事创业平台建设、人才效能改进的方向,也确立了领军人才队伍、中青年骨干人才队伍、有潜力的后备人才队伍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方向。

提升人才理论素养,铸造人才工作抓手。《规划》旗帜鲜明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思想理论武装,通过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研究所、基地)打造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思想武装主阵地;通过实施重点支持培养计划和工程,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过教材编写、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价等,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思想理论武装引领作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工程是以资金资源配置、重点平台建设、人才资源汇聚、人才价值发挥的重地。《规划》在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基础上,设立了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学术品牌培育、新型特色智库提质等四大工程,明确了各项工程的具体建设任务,促进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类资源倾斜配置提供了方向标,是人才队伍的主要增长极和重要的人才引进平台、人才培育平台和人才使用平台,也是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

优化学科布局,搭建人才发展平台。《规划》通过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完善学位点发展布局与结构、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与新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通过打造特色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等,夯实学科人才发展基础。通过实施优势学科增强计划、重点学科提升计划、特色学科扶持计划、冷门濒危学科抢救保护计划等,提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质量。通过夯实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建设聚焦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学科,培育跨领域、跨学科、跨单位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科创新人才,引导人才向国家和全省战略需求领域流动。《规划》通过加强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院、研究所)建设,优化高校学科布局,巩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主阵地。通过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重点实验室、前沿性文理交叉或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等,打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汇聚高地。通过学术期刊、学术网站、新媒体、融媒体建设,打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创新价值传播平台。通过新型特色智库梯队和其他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研究基地等平台建设,赋能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服务贵州发展大局。

推进人才结构优化,激发人才干事活力。《规划》以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工程,以及研究机构和智库平台建设,全职或柔性引进、集聚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思想家、理论家,打造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塔尖”;通过发现、培养与集聚一批学科带头人、急需专业紧缺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育学术创新团队,提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塔身”的强度;通过青年学科带头人才培育项目,打造人才梯队,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推进社会后备人才成长成才,夯实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厚度。《规划》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岗位聘用制度、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开展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试点,探索试点自主确定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鼓励针对高层次人才和专门人才实施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落实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完善优秀人才奖励表彰制度,健全人才有序流动和动态优化机制,探索人才共享机制,为进一步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效率、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提升人才效能、优化人才环境,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贵州人才发展研究所)

--> 2023-09-06 王见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3580.html 1 构建支撑贵州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人才体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