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罗华)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从民族文化元素保护、人居环境整治、文物保护等方面守护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落。
据了解,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主动加强与县住建、应急管理、文物保护及村落所在地人民政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深入了解相关行政机关在落实村落保护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向行政机关调取一村一档材料,办案人员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分析、筛查,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台账进行专项梳理,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存在传统民居风貌被擅自改变、消防设施不健全、人居环境较差、未挂牌保护等14条线索。
据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检察官廖倩介绍,为做到对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全面、精准保护,他们通过实地查看、无人机航拍、询问当地村民、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调取行政机关履职材料等方式,逐一对前期摸排出的线索进行调查核实,确定宁西街道高荡村、扁担山镇仡佬坟村、江龙镇陇西村等4个村落存在名称未挂牌、消防安全隐患明显等问题。
镇宁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在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职,采取措施对与传统村落不相协调的相关建筑物、人居环境进行整治。
“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和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检察机关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加大对景区中具有旅游价值及经济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实现景区人文旅游资源和传统村落保护双提升。”廖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