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天柱:制种铺就致富新路

天柱县凤城街道润松村制种基地。 蒋鸿琪 摄

凤城街道润松村收割杂交水稻。 何乾 摄

在凤城街道润松村,刚采收好的杂交水稻种子装车运往烘干房进行烘干储存。 何乾 摄

蒋鸿琪 何乾 罗桂玉

连日来,天柱县首次试种的杂交水稻种子进入成熟季,陆续开镰收割。走进凤城街道润松村制种基地,秋风吹过,稻浪起伏,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只见4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切割、粉碎稻秆,一车车稻谷将被送往烘干房进行烘干储存。

“我们前天收了4万斤,今天抢抓晴好天气,把最后的杂交水稻种子全部采收完。”在凤城街道润松村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种植大户肖宗珍介绍道。

望着丰收的场景,肖宗珍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水稻制种产业。曾多次到省外和岑巩县考察的她,2023年从润松村村民的手中流转420亩土地种植杂交水稻种子,并组织村民解决好灌溉水渠堵塞、杂草淤泥等问题,为稻种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种植杂交水稻种子有何难度?

“杂交水稻种子对水质、气候、土壤都有很高的要求。”肖宗珍表示,为了保障水稻制种产量,她从岑巩县邀请水稻制种专家,为水稻制种从插秧到收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并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

按照当前的收割情况,肖宗珍还算起了经济账,今年产量预计每亩达300斤-400斤左右,算中高产量,价格比水稻高很多,预计420亩能收入130万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致富当然也不能忘了乡亲,明年会鼓励村民一起种植杂交水稻种子,以‘统一供种、统一育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价格收购’的方式,最大限度保证群众利益,全力推动杂交水稻制种高质量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铺就一条‘金色’之路。”肖宗珍说。

杂交水稻制种的首次试种成功,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天柱县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大道。今年,凤城街道种植杂交水稻种子1700亩,全县共9600亩,全面推行机械化播种、插秧、施药、收割以及烘干“一条龙”服务,以机械化助力产业增产增收。下一步,该县将依托首次试种成功的经验,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 2023-09-0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3326.html 1 天柱:制种铺就致富新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