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贵州构建“一核两区”发展格局,是抢抓“双碳”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的重要举措,意味着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到来。

抓紧谋划延伸产业链和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是关键。系统梳理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摸清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以产业链延伸、产业协同、产业配套发展谋划全产业链发展。强化要素配套,推动材料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形成“不可流动的核心生产要素”,吸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贵州。聚焦主导产业的缺链环节,培育具有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发展和壮大企业是根本。要对带动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带动效应大的头部企业,加大资金、资源和要素支持力度。如在用地供地计划、矿产资源保障、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供应、能耗指标配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重点项目予以倾斜支持。同时要培育和壮大存量企业,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批细分行业和市场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推进锂电池材料企业与下游电池组装、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材料企业的配套协作,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资本赋能新能源产业是引擎。应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探索构建系统直连、智能对接、资金直达的产融生态。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工作,吸引更多的优质投资者和资本关注我省新能源产业,推动资本流入。如通过设定或引入政策性资本,围绕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四化”基金及新动能基金等,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符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特性的金融产品,综合利用风险投资、融资租赁、专项债券、产业基金等一揽子金融工具,支持新能源产业创新创造。

强化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是驱动。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探索和支持头部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着力攻克制约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产业链协同、产学研合作的新格局,激发材料企业的创新研发潜力。

强化工作机制是保障。确保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及时充分享受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改革并破除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新旧动能转化。扎实推进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紧盯项目开工、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做好要素保障,持续推动项目投资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采取有效措施激活市场活力,探索构建新能源电池及材料联合体,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分工合理、竞争有序、协作高效、共营共赢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营新格局。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本文系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23RWJD036〕、贵州大学课题〔GDYB2022017〕阶段性成果)

--> 2023-08-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02926.html 1 推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