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通讯员 张迷 龙阳雨
秋日,松桃自治县沙坝河乡葡萄产业园,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藤架。闻着诱人的果香,杨再平感慨地说:“这一串串葡萄,‘串起’了农民致富快车道,连接起乡村振兴新路径。”
42岁的杨再平是葡萄种植大户、松桃老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葡萄园种植了妮娜皇后、阳光玫瑰等1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600余亩,今年预计产值达500万元。
2011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杨再平返乡创业,种植了14亩葡萄。可万事开头难,由于信息闭塞,缺乏种植技术,葡萄感染霜霉病,创业以失败告终,多年打工的积蓄打了“水漂”。
杨再平深知,追逐梦想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平坦的,而他的梦想就是,让父老乡亲们能有份属于自己的致富产业。为此,他奔江苏、跑山东、走广西,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运营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不断改进种植办法,开始二次创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杨再平的葡萄园喜获丰收。在乡里的大力支持下,他的葡萄园不断发展壮大,从原来的14亩扩展到现在的600余亩,种植品种达10余种,技术团队也从最初的1人发展到如今的14人。
致富不忘乡亲。听说沙坝河乡天星村龙生求、沙坝村杨翠花想种葡萄,杨再平便免费提供技术支持;松桃寨英镇、江口桃映镇的多位葡萄种植户,经过杨再平的现场指导,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基地+公司+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组织方式,杨再平带动周边群众,以及附近乡镇种植葡萄1000多亩,并为乡里1500余亩葡萄提供免费服务,长期吸纳务工人员100余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新农人、新模式、新思维。不久前,依托葡萄产业优势,杨再平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造了600立方米的冷库,以及年产200吨以上的葡萄酒及果酒加工厂,打算在延长产业链条上发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
“我一定会坚持带动父老乡亲致富,把葡萄之乡这块招牌真真正正地打出去,让沙坝葡萄产业走得更远、更稳。”杨再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