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1985年,当时我只有18岁,和村里几个同龄人承包了一条公路沿线的植树造林项目,我们种下的树成活率非常高。”站在山顶,杨正林向记者介绍起自己利用自家300余亩荒石山,开启的植树造林经历。
今年56岁的杨正林,是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市数嘎生态林场管护员。38年来,杨正林带着家人采取承包荒山、与村民联营等方式种下6500多亩杉木。“那时候条件落后,有时候上山就是好几天,吃住都是山上。”一把砍刀、一把锄头、一个背篓上山就是一天,开荒、育苗、挖坑是他的日常。
成活率高、树坑深浅适宜、株距掌握均衡,杨正林成为小有名气的种树能人。1998年,林场面积也由300亩扩展到近3000亩。“长年累积的经验,我们育的树苗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云南、广西的客商都来收购,忙的时候一天拉三车,一年收入近百万元。”回忆过去,杨正林记忆犹新。
2003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杨正林单独购买2.5吨树种,在雨樟镇数嘎村单独为村民育苗。“分树苗的时候,家庭条件好的小部分村民给钱了,但是大部分都是记账或者直接送给村民。”
“这些年,你统计过送了村民多少树苗吗?”面对提问,杨正林回答说:“记不清了,光2003年育的树苗就送出去500多万株。”付出总有回报,荒山由原来的放牛坡变成了林场,也带动周边3个乡镇6个村1500余户村民拓荒造林4万余亩。
“现在我正在探索发展林下产业,带动大家一起种植黄精,让林场产生更多的效益。”虽然年近60,杨正林眼中满是继续带领大家增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