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智能化改造柔性制造
航天风华在实施智能化改造前,一条生产线只能满足一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且成本高。如今,一条生产线可以对一定规格内的多个产品进行生产。
今年,航天风华将完成第3条数字化生产线的建设。“智能化集成解决方案作为一种高效、精确、可靠的生产方式,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共同选择。”胡晓将说。
在智能化生产的加持下,定制化生产模式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也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和库存风险,助推企业进行柔性制造,“贵州制造”对市场的反应更灵敏、嗅觉更精准。
飞宇电子通过企业建设的星空云系统,实现技术、生产、质量、财务、采购、销售数字化管理,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和快速,效能大幅提高,实现生产柔性化、决策科学化、管理数字化。
据奇瑞万达运营总监李洪达介绍,正是通过对工业互联网与工业机器人的综合利用,企业增强了生产线的柔性制造能力,实现了大客车的定制化生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智”造突围,我省一大批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发展、生产装备与制造车间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集成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定制化、平台化发展,推动人、机、物互联互通,实现产品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智能化。
精益生产价值提升
日前,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制造的首台套MGK8440×40型多辊轧机专用数控精密磨床成功交付,“与常规产品相比,这款定制化产品附加值增加了35%。”该公司总经理付恒勋介绍。
个性化定制,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作为贵州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贵阳险峰其申报的轧辊磨床系列因多方面的技术突破、高质量的制作工艺等,成为制造业的“破局者”。
制造业不仅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设计、生产,还要为客户解决一系列售后服务等问题。
“定制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可复制性低,附加值自然就高,通常来说,定制化产品的附加值比常规产品高20%至30%。”向军表示,产品的下线发出并不意味着交易的结束,企业还会派遣相关产品的技术人员,向客户提供产品使用前的调试、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及使用完成后的保养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随着定制化生产方式的涌现,贵州制造业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逐步提升,产品供应链更加具有弹性,助力企业向精益制造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