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永 周敏
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要以就业培训为重点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当前,我省人口比较优势突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创业创新活力充足。必须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水平,抓好就业稳岗稳定劳动参与率,促进劳动力要素流动更顺畅更有序,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培训要更加聚焦。我省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事低端制造业、建筑业等可替代性强的工作,对他们要有计划地开展中长期培训,大力实施“技能贵州”行动,打造“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品牌。我省民族手工艺独具特色,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工坊基地,培育更多绣娘、染娘、织娘、画娘。大力支持毕节建设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基地,对未上过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展文化补习和职业技能培训,把更多适龄劳动力培养成为技能劳动者,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赋能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
就业要更加充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聚焦“四新”“四化”“六大产业基地”以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服务业重点产业等,通过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壮大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持续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逐步变“出远门”为“近家门”。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纾困稳岗力度,加强劳务协作平台建设,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流动要更加顺畅。加快建设统一、公平、高效、规范有序的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深入推进“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人力资本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适配性。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有效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功能,更好缓解当前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深化劳动就业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流动的障碍,促进劳动力从人力资源高饱和度产业流向人力资源低饱和度产业,从低效率或低附加值产业流向高效率或高附加值产业。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握优势、主动作为,更新观念、综合施策,才能将人才红利更加充分地释放出来,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让人的全面发展与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