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犁倭镇石牛村坝区连片的温室大棚,棚内各类蔬菜长势喜人,一根根藤蔓随风摇曳、拔节生长……现代农业“蔬”写着乡村新图景。
“我们村农户每年每亩有700元承包权保底和500元的经营权阶梯分红,村集体参与项目经营管理,每年每亩可获得20-50元所有权分红。”石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韦良凯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富不富全靠党建带,是党建引领让村里的集体经济筋骨“强了起来”。
从6月初开始,清镇骆家桥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1200亩螺丝椒、泡椒、彩椒、线椒等进入了丰收期。一串串绿油油、红灿灿的辣椒,不仅为村民带来丰收的喜悦,更带来红火的日子。
解决群众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清镇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上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连片耕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一个个“菜篮子”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寨群众实现就近就业,解决群众增收问题。
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清镇市成立由书记、市长领衔的工作专班,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将试点内容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一号工程”,以10个试点村带动其他22个村同步发展。整合各级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撬动社会、金融等各类资本2.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健全制度机制体系。围绕股权分配、技术支撑、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短板盲区,清镇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清镇市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及财务管理若干制度(试行)》,配套出台支持措施36条、制度67条。组建综合协调、经济指导、法务保障3个工作组,实行试点“三包保”机制,形成一套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制度体系。
健全工作责任体系。该市明确把试点工作作为单位年度党建成效考核、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依据。同时,把试点建设工作作为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的规定动作,通过比路径、比干劲、赛实绩,压紧压实责任,推动知责履责。
“乡村要振兴,产业一定要兴旺,我们将持续巩固现有集体经济发展成果,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方式,多样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贵阳市政协副主席、清镇市委书记付涛表示,清镇市将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