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小友
盛夏,走进贵安新区广大农村,房屋靓丽一新,道路干净整洁,产业蓬勃发展,一幅村美业兴的画卷舒展开来。近年来,贵安新区坚持以“五个一”行动总揽基层党建,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构建选、育、管、激全链条培养体系,以“头雁效应”释放“群雁效应”,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选好“领头雁”
处理小区居民与物业纠纷,开展文化活动,研发“智汇E家”社区服务小程序……党武街道智汇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董经瑶不断创新,服务社区居民,让群众的满意度、安全感不断提升。
时间回转,2017年,退役军人董经瑶通过招商引资前来贵安新区投资,从此爱上这里,定居这里。今年1月,智慧社区成立,董经瑶被推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组建‘1+6+N’网格队伍、协助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扛起沉甸甸的责任,董经瑶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搭建邻里交流平台等,绘就居民幸福底色。
选好“领头雁”。贵安新区把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入口关,设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准入线、民声线、廉洁线,严格按照标准,由贵安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在实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基础上对2200余名推荐人选逐一研判,通过深入摸、精准研、上门访,把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学毕业生中的优秀党员选出来。
同时,结合贵安新区发展实际,通过外引一批、提升一批、带动一批、下派一批,精准匹配懂经营、善管理、能带富的能人,提高人选精准度、匹配度、相适度。目前,93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共有致富能手74名、“兵支书”19名,分别占79.57%、20.43%,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储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187名。
育好“领头雁”
时下,高峰镇栗木村农村“五治”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栗木村党支部书记邱春玲忙不停,督促农户加快宜居农房改造,宣传移风易俗,谋划乡村旅游。
邱春玲是一位外来媳妇,2015年和丈夫回到栗木村,在贵安新区经商,去年10月,经高峰镇党委做工作和村民推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刚开始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我参加培训、观摩等各种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邱春玲说。
学习提升,锻炼成长。邱春玲的工作能力很快提升,把党建作为抓手,引领各项工作开展,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移风易俗等齐头并进,加速村庄蝶变。
现在,栗木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水稻、辣椒、折耳根等产业遍布,乡村旅游火热,民宿建设快马加鞭,一个崭新的村庄正在呈现。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贵安新区着力锻造“主心骨”,强化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通过分期分批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乡镇(街道)重点部门跟岗锻炼、创新采用情景剧等形式在高校开展“支书上讲堂”活动、整合大学城资源优势建立53个实训基地、针对性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贵安新区还探索实施“村企合作”,建立“以企带村、村企共建”乡村振兴合作模式,19家企业党组织与村党支部联建共建。20个村与花溪区结对,聚焦组织共建、队伍共带、人才共育、发展共谋、实事共办,推动区域资源共享、产业联动、发展互补。
管好“领头雁”
走进马场镇滥坝村,贵州云上灵动趣学园研学基地映入眼帘,露营烧烤区、荷花写生区、萌宠区等合理布局,接待贵阳市的学生研学、省外团队避暑。滥坝村党支部书记曾凯说:“基地6月18日正式运营,目前,已实现营业额15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2013年担任滥坝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曾凯带领村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今年,他引进研学教育机构,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群众”的合作形式,由村集体、村“两委”、教育公司、党员群众共同出资入股打造“农旅+研学”融合发展产业项目,形成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研学基地。
头雁引领乡村振兴。贵安新区严管、激励共施,严管方面,贵安新区完善建立村干部督查检查、考核测评等动态管理机制、开展“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激励方面,贵安新区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荣誉激励、关怀激励等机制,推选出1名市党代表,4名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激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拿出2个事业编制定向招录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畅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上升渠道,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