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岑巩庭院经济富民美村

岑巩县凯本镇沈家湾村通过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鼓励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空间发展庭院经济,探索建立“庭院+小种植”“庭院+小养殖”等模式,让瓜果、蔬菜、蜂蜜等一大批“小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大舞台”,开创致富新路,小小庭院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走进凯本镇沈家湾村洞湾组,群山如黛、碧水似镜,民居旁花木成畦,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格外引人注目。村民吴德香家的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院落的小庭院里硕果累累,有玉米、茄子、四季豆、白菜、桃子等蔬果。丰富的瓜果种植让人叹为观止。

“根据村里的规划,家家户户围起了栅栏。大家的小菜园不仅看着美观,吃菜也十分方便,直接到菜园里摘就行了。”吴德香一边采摘蔬菜,一边高兴地说。

吴德香夫妻俩是洞湾组有名的蔬菜种植户,她家门前的菜地虽不到一亩,但夫妻俩却用勤劳的双手和多年的种植经验,让菜地里一年四季蔬果不断。吴德香的爱人董政林还在家门口当起了养蜂人,让门前的方寸之地释放出更多活力。“你看我家的院子里,可以一边种蔬菜,一边养蜜蜂。家里现已养了20多箱蜜蜂,一年要割200斤蜂蜜,能卖2万多元,足够家里的日常开销了。”不错的收入让吴德香夫妻俩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庭院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不同的经济活动。洞湾组因地制宜,以群众自我需求为目标,大力推行“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将农家庭院的“方寸之地”建成了致富的“增收园”,让农民无农闲、鼓起“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村正在开展和美城乡‘四大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主要从共商共议、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引导发展庭院经济等三个方面来实施。”沈家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洁说,全村将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通过微信群和板凳会宣传,弘扬和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同时,采取“庭院+小种植”“庭院+小养殖”等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形成线上线下“双联动”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鼓足“钱袋子”,也让乡村靓起来、乡风美起来。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随着庭院经济的纵深推进,一幅有价值、有品质、有气质、有颜值的亮丽乡村和美画卷正在沈家湾村大地上徐徐展开。

(吴念 陈昆)

--> 2023-07-2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626.html 1 岑巩庭院经济富民美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