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今天,回顾贵州在我们党探索实践“两个结合”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从局部探索实践到形成全党共识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带来了曙光。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准备不足、实践上缺乏经验,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等问题上犯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没有立足当时的中国实际,错误地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盲目执行“上级领导机关”指示,导致中国革命和党的自身发展屡屡受挫。
贵州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转折地,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开始形成的地方。遵义会议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就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表明,经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毛泽东之前的正确主张得到党内高层的高度共识,上升为全党指导性认识。此外,这次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指引党和红军取得战略转移的重大胜利,这也为“第一个结合”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经过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局部探索上升为全党共识,开启了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新征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性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阳明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成为心学集大成者,实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明文化形成与发展与贵州有着深厚渊源,是具有深刻贵州印记的特色文化。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阳明心学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二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创造性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
共产党员提升党性修养的标准第一条就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第一遵循”“第一政治要件”,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特别是新时代十年贵州党员干部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效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理论联系实际,同阳明文化“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根基。
在“两个结合”中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征程上,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这一思想指导各项工作,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努力探索出符合贵州实际的现代化建设之路。要紧紧围绕“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坚定不移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探索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贵州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贵州特色文化资源。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阳明文化、生态文化、屯堡文化、各民族优秀文化等特色文化,充分发挥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的优势,推动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赓续历史文脉,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