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罗家康 周黎

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金山村坚持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立足村情挖潜力、干群合力做产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000万元,经营性收入398万元、纯收入105万元。

党旗领航,从“各自为战”到“统一行动”。金山村把抓村集体经济作为“书记领办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群众”组织形式,强化党组织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一是组织引领实现产业连片。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撂荒土地复垦整治等工作,采取党总支部书记抓统揽、党员联户包保模式,逐组召开产业动员会,讲清种植品种、种植方式、收购模式、收益来源、各方职责等内容,通过流转土地给租金、基地务工给薪金、入股分红给股金的“三金”模式,切实增加群众收益,全方位调动群众生产经营积极性。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1512元增加到2022年的17800元。二是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与镇内九龙社区建立互帮共助机制,围绕“稻+”、油菜产业,推行组织联建、工作联动、产业联营、市场经营的“多村一体”发展模式。三是自主经营实现融合发展。坚持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按股分红、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原则,成立金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村集体积累和上级扶持资金,建设种猪养殖场,探索“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经营模式。目前,养猪场生猪存栏982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提供100万元经营性收入。

能人领军,从“人才优势”到“发展胜势”。金山村采取集体兜底、自主运营模式。一是支部书记引路子。充分发挥支部书记作为市级领军人才的“头雁”作用,带领村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二是班子队伍抓管理。采取“60后”抓产业、“70后”抓调解、“80后”抓统筹、“90后”抓市场的“6789”梯次干部配备方式,并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村“两委”成员个人待遇挂钩,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通过跟厂学习、资金入股、技术培训等形式,推动村干部全程参与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乡贤人才助发展。充分挖掘乡贤资源,全面开展全域乡贤人才普查,建立乡贤人才库。明确专人联系服务在外乡贤,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乡贤例会、联谊交流等活动,赴乡贤发展地考察招商,凝聚乡贤力量。

产业领路,从“零散种植”到“特色高效”。立足坡耕地与农田多的实际,金山村坚持因地制宜,走多元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已发展“稻+鸭”绿色生态水稻1200余亩、精品水果4300余亩、生猪出栏3200余头。一是产业布局多元化。按照“山顶林戴帽、山间果缠腰,平地建粮仓、沟边修农庄”的发展思路,根据坡耕地、稻田、荒土等不同土质资源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在远离农户地修建养猪场,在坡耕地带发展特色经果林种植,在土壤肥沃和水源充足的稻田内推行“稻+鱼”“稻+鸭”产业。依托生态旅游和康养度假产业发展契机,建设生态农庄,全方位构建起金山村多层次产业布局。二是产业发展精细化。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对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积极做好产品有机认证,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持续抓实品牌打造和市场推广。金山村“稻+”生态大米已通过国家无公害认证,成功注册“黔来稻”商标。三是拓展产业销路。紧扣市场需求,采取精细加工、品牌包装等形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坚持“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线上利用农产品电商平台销售渠道,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线下认真筹办“采摘节”“认购会”等活动,全方位拓宽销售渠道。目前,“挂牌认购”桃树500余棵,签订桃子订单意向协议12万斤。

(作者单位:播州区委办公室、播州区委组织部)

--> 2023-07-26 罗家康 周黎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609.html 1 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