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平坝小小“说事室”探索乡村治理效能新路径

群众说事 村委办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稻香村建立群众“说事室”,采取每日“聊一聊”、每周“碰一碰”、半月“议一议”、整月“访一访”的四个“一”工作模式,持续健全“群众说、民主评、及时疏、常态访”的“一站式”调处机制,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探索出一条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新路径。

3年来,“说事室”共接待群众262人次,召开每周村民议事会121次,回访群众228次,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12件,全村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0%,案件发生率同比下降25%,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50余次。2016年12月,稻香村成功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023年3月,稻香村成功获评“安顺市平坝区人民法院无讼村”称号,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说什么——说百姓急难愁盼

“马上打田栽秧了,但奈何长时间不下雨,乙甲、上安、陇口等小组面临缺水困难,希望村里想办法给解决下用水问题。”5月14日,64岁的村民王炳兴急急忙忙跑到村委会的“说事室”向村委会干部反映情况。

“村委会一定想法给大家解决缺水问题。”稻香村党总支书记李忠文带着村委会干部第一时间到缺水的几个小组进行调查,并承诺村民一定把缺水问题解决。

民有所呼,定有所应;民有所求,必有所为。针对王炳兴提出村里农田缺水困难的问题,在村委会议上,村干部一致投票决定由村里统一购买抽水设备解决农田缺水问题。

如今在稻香村,随着“说事室”的深入开展,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得到有效办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明显得到改善,同时激发了群众参与发展、服务发展的热情,许多民生实事工程因此有力推进。

谁来说——村民畅所欲言

傍晚的稻香村透着丝丝凉意,却挡不住群众参与“说事室”的热情。

“莲藕种植户不打算租用现有的藕田了,村民想要种植水稻,但是因藕田长期受水浸泡,已无田埂,需由村委会核实面积,恢复田埂。”

“黄土桥、独山等小组部分村民迟迟未能得到企业流转土地的租金,究竟什么时候能拿到钱,大家希望村里给个说法。”

…………

现场,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讲出各自的烦事、难事,现场气氛活跃,干群相处融洽。

“谁想说谁来说,谁能说谁来说,村里成立‘说事室’的目的也就是要让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在稻香村挂职的羊昌乡人大副主席陈刚介绍。

村里能直接答复解决的问题,现场解决,村里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向乡镇一级申报。稻香村“说事室”专门建立有“说事”登记簿,设立信访监督和意见反馈台账,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目前,稻香村通过“说事室”成功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12件,解决群众问题100余个,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在哪说——群众有事随处可说

“小张,我们组里有一个重病人,因没有缴纳合作医疗保险,现在没钱医病咯。”

稻香村警务助理张小娟在入村走访途中,遇到村民前来“说事”,站在村道上,张小娟认真听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便来到村民毛某家里核实情况。

“回到村里,我便把情况向村里说明,村里出面沟通协调,帮助毛某补相关资料并补缴了合作医疗保险。”张小娟说。

为了全面掌握群众诉求,稻香村把“说事室”主动搬到院坝、村口、田间地头的任何场合,让群众有事随处可说。

“‘说事室’的探索,在村一级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羊昌乡党委副书记翁福新说。“说事室”选取“两代表一委员”和德高明理的“五老一新”组成7个听事专班轮值,集中倾听民诉民需,同时构建出“说、议、办、评”“一条龙”的全闭环运行体系,以便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做到靶向施策。

--> 2023-07-2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沈长志 平坝小小“说事室”探索乡村治理效能新路径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606.html 1 群众说事 村委办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