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构筑绿色屏障 守护和美山川

——贵州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潘希来

7月的贵州,雨水充沛,万物葱茏,处处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走进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普觉镇猕猴桃种植基地,2600多亩猕猴桃枝叶繁茂,一眼望不到头。一串串绿褐色的果子如小灯笼一般挂满枝头,甚是喜人。

松桃明康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军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期待着猕猴桃早日上市。

猕猴桃属于藤本植物,是目前落叶果树中需水量最大的果树之一。种植亩产2000公斤的猕猴桃,每年每亩需灌水量约170-200吨。也就是说,杨军的猕猴桃基地每年至少需水量44万吨。

今年开春的头等大事,杨军就提前对水管、水池、水井进行全面维护,做到早蓄水、多蓄水。

“今年的猕猴桃基本上都挂果了80%,亩产2000公斤应该没问题。”杨军说,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主要有水务部门实施的水土保持项目作保障。

2014年,松桃自治县在实施五七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过程中,在普觉镇道塘村配建了蓄水池、排水沟、生产便道和输水管网等设施,吸引了杨军把红心猕猴桃基地从贵阳市修文县“搬迁”到这里。

经过9年的发展,杨军已累计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猕猴桃种植面积从当初的1700亩扩大到现在的2600余亩,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每年带动普觉镇东门、道塘、岑塘、元埂脚、姜家洞等5个村百余名村民就业,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绿色产业。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是节约了基础设施成本,对于水利部门来说是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项目实施前,每年5-9月雨量集中,我们这里水土流失很严重。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土壤侵蚀模数已由2014年每平方公里1000多吨下降到2022年的500吨以下。”松桃自治县水务局高级工程师石忠云干了4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他认为最骄傲的就是既发展了产业,又绿化了青山。

截至目前,松桃自治县充分利用国家水土保持资金189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平方公里,发展猕猴桃、茶叶、核桃等产业7.26万亩,小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达72.45%,出口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水质标准。

在贵州,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已全面融入农业产业中,相继出台了《贵州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贵州省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贵州省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构建形成了统一规划、联动实施、一体考核的工作格局。

同时,贵州还出台了《贵州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工作实施办法》《贵州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村民自主建设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同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参与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在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漠化治理、高标准农田等生态建设项目中,完成投资301.9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水流失面积较2011年消减了9522平方公里,减幅17.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6%,提升到2022年的74%。

如今的贵州,正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奋力为高质量推进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构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 2023-07-25 ——贵州系统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545.html 1 构筑绿色屏障 守护和美山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