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曦)7月18日,走进安顺经开区牛蹄关村,只见牛蹄关独特的布依族蜡染文化、藤甲文化、古法造纸、宜居乡村风貌等,吸引了广大高校以及中小学老师、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
“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关注村民生活,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古法造纸,实际操作时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觉特别有意义。”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2021级传播学专业学生谢昊苒说。
古法造纸是牛蹄关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项技艺,当地世代相传至今,成品有原纸、花草纸等。
“古法造纸的原料是构树的皮,将皮进行浸泡,然后用碓反复舂打,舂好后放入水里继续浸泡,再进行捞纸。将新造出来的纸贴在墙上烧火烘干,方能制成成品纸。”在牛蹄关造纸坊内,造纸坊师傅们向前来观摩实践的学生耐心介绍着造纸工艺。
除了造纸坊,牛蹄关的布依族琢衣蜡染博物馆、山骨图书博物馆、声音博物馆等,也吸引不少师生驻足体验。
“牛蹄关是美丽乡村的名片和缩影,这里可以看到传统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日,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结束了在牛蹄关为期5天的实践调研后,该学院团委副书记杨珺表示,“以文化为坐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更有意义。”
暑期开启后,每天都有研学实践团队走进牛蹄关,他们或参观思考、或亲手实践,沉醉于山水之间,感受文化魅力。
贵州山之骨研学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研学导师龚琴介绍,近段时间,牛蹄关日接待前来开展研学实践的游客在100人以上,暑期以来接待开展研学实践游客近2000人次。
下一步,牛蹄关将继续依托传统文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丰富研学实践业态,打造青少年探索传统文化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