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垃圾“大胃王”这样“来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今年7月,记者在位于福泉市的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访时了解到,位于该园区的福泉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海创环保)每日通过焚烧600吨生活垃圾,能发电近25万度。

7月18日,记者来到位于福泉市牛场镇双龙工业园区的海创环保公司。

“两栋楼相距50多米,左边是垃圾焚烧厂房,我们所在的右边是行政楼和员工宿舍,我的办公室是右边开窗的那间。”站在办公楼下,海创环保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尹阳一边用手指,一边卖了个关子,“知道我为什么开窗么?每天环卫车来往运输垃圾,我要随时确保公司生产生活区域都闻不到异味,臭不臭我最清楚。”

尹阳领着记者走入厂房3楼的中控操作室,墙上的LED大屏上,垃圾接收、计量、存储、发酵、焚烧等实时数据和场景在屏幕上一目了然。

中控室内不仅没有异味,反而飘来一阵咖啡香。溯其味源,原来中控室对面是海创环保的职工阅览室兼咖啡吧,轮班休息的工作人员在此一边煮咖啡一边看书。

“1至5楼是参观大厅、多功能室、中控室等行政管理场所,顶楼6楼则是垃圾吊操作室。”尹阳介绍。

“6楼的垃圾吊操作室臭不臭?”记者抢先一步,按下电梯直奔6楼寻找答案——的确不臭。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10个大字在全封闭透明玻璃墙上格外醒目,紧贴玻璃墙往下看,29.5米深的垃圾坑内,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只见垃圾吊操作员郭学学灵活操作杆和按钮控制抓斗,把垃圾抓取到坑中合适的位置堆积排水发酵,同时通过监测屏查看焚烧炉燃烧状态,将发酵完成的垃圾适时投入炉中“补料”。

“每天我们这里要‘吃掉’6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如果臭味熏天,谁愿意来这里工作?”随后上楼的尹阳笑着介绍,厂房采用的是封闭式设计,所有送到厂里的垃圾也全部是密封式直运,防止抛洒滴漏和臭味溢出;垃圾进入后马上倒入密闭的垃圾贮存仓,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垃圾贮存仓始终保持负压状态,仓内的臭气成为助燃空气,进入焚烧炉燃烧,确保了臭气不会外溢。

了解完垃圾处理,返回3楼中控操作室大屏幕前,记者可以在屏幕上看到焚烧炉里的熊熊火焰吞噬垃圾的场景。据介绍,通过对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回收利用进行热能发电,每吨垃圾能发电410度电,其中280度电上网进入千家万户,剩下的130度电用于企业生产生活自用,每年可节约1万吨标煤,减少260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福泉,我们处理的生活垃圾还来自瓮安、龙里等周边县市,自2020年1月发电以来,我们每年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一般固废垃圾22万吨,年发电量达9000万度。”

据了解,福泉海创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在贵州建成的第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截至目前,除了福泉,海螺创业在铜仁市、威宁自治县、清镇市以及的习水、绥阳、湄潭等地共有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除了清镇的项目正在建设外,其余7个项目均已投产,每日共计处理生活垃圾近5000吨。

--> 2023-07-24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426.html 1 垃圾“大胃王”这样“来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