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熊诚
7月,骄阳似火,麻江卡乌药谷江村菊花园夏日限定金鱼草花海悄然“谢幕”,全新“换装”正在进行。
“今年菊花园秋季菊花品种将达300多种,其中新引进品种160种。”南京农业大学挂职干部、麻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施雪钢说,届时,南京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南农金菊”也将亮相。
从在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试种第一片菊花园,到打造卡乌药谷江村菊花园,自2016年开始,南京农业大学与麻江县构建起“高校+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长效帮扶模式,确立“用金牌学科、铸招牌产业、创品牌产品”的帮扶工作思路,在麻江打造菊花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等融合发展的“一条龙”产业链,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年收益大幅提升,助力麻江县2019年顺利脱贫。2022年,《“金菊花”造就“金银谷”——南京农业大学结对帮扶案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一朵小小的菊花,因为有了智力支撑,开出了绚烂的花海。
为产业聚人才,为发展添动力。2021年4月29日,麻江县挂牌成立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它是由麻江县政府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及贵州大学、东西部协作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共同建立的综合性服务机构和智库,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于一体,旨在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和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专家智库,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训、社会服务、乡村振兴论坛、产品营销策划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贵州实践和贵州经验。
“我们已经建立了包含南京农业大学、贵州大学、本土专家等在内的103位专家智库团队,涉及20多个学科。”麻江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李茂贵说,专家智库团队已覆盖麻江所有产业。
立足麻江特色资源,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汇聚103位专家“智囊团”力量,重点开展金色稻海、坝上粮仓——保粮工程、“菊花品牌效应”提升工程、“秋季精品果园”建设工程、“蓝莓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工程、“主题庭院、四季花寨”庭院美化工程、“传承民族瑰宝,助力非遗出山”文化振兴工程“六大工程”。
“除了在蓝莓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今年还主要在蓝莓销售上做文章。”施雪钢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围绕麻江县主导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提升麻江蓝莓产品竞争力。邀请食品科技学院、植物保护学院相关专家赴麻江指导基地建设、病虫防控和产品加工,助力贵州蓝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蓝莓休闲食品研发,并进一步巩固提升“麻小莓”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今年还牵线校友企业家与麻江蓝莓集团签订了2000吨蓝莓冻果销售协议。
“目前‘六大工程’都已见成效,传统产业有突破,新兴产业有活力,并建成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村寨。”麻江县乡村振兴研究院办公室主任李茂贵表示,由103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已激活麻江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与此同时,麻江积极发挥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智库作用,探索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聚焦“产”,围绕“蓝莓产业提质增效工程”等5个重点工程,建立示范基地8个,新品种引进20个。强化“学”,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载体平台纳入麻江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建设范畴,组建了技术团队6个,拓展“组团式”帮扶持续精准发力。深入“研”,创新协作机制,推动山地农业核心技术攻关,技术推广12项;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突出“用”,建立专家服务激励机制,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试验示范;构建“三双”制长效帮扶机制,深入推进产业技术专班“双班长”制、乡村振兴研究生工作站“双导师”制、创新项目“双负责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