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消防救援站保护半径降低至3.5公里 灭火响应时间平均提高30秒

贵阳“三把钥匙”提升基层消防治理能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贵阳市自2020年起开始探索“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紧紧把握制度体系、建设体系、保障体系“三把钥匙”,着力构建“防、灭、宣”三位一体的基层消防治理格局。目前,贵阳市消防救援站保护半径降低至3.5公里,灭火响应时间平均提高30秒,全市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制度先行构建“四梁八柱”

“2021年9月,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提请贵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贵阳市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确立了‘提级消防组织领导机构、补充完善基层消防力量、优化各类消防工作机制、强化各级消防安全保障’四大发展方向。”贵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世永说,这构建起了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的“四梁八柱”。

接下来,是建立配套机制。按照《意见》,贵阳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保障来源等三个方面具体措施。

在此背景下,“一所一中心”应运而生。“区县设消防服务中心,在街道(乡、镇)设消防所。”这一举措解决了全市消防工作在基层无人抓、无人管的现实难题。

“这个应急照明灯怎么还是停用的?”云岩区盐务街道办事处消防所的执法人员罗强在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时,下发《责令立即改正通知书》后,商铺并没有进行整改。罗强现场依法对商铺作出罚款100元的行政处罚。

通过开展委托执法,让消防所的工作从“人治”转变为“法治”,这是贵阳市基层消防治理中制度体系结出的硕果之一。

建设体系“落地生根”

李世永介绍,支队采取“党委统筹、防消齐建、同步推进”的方式,推动基层消防力量建设。其中,“党委统筹”是核心,支队党委连续三年将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纳入民生实事和贵阳“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并将建设完成情况纳入政府年度考评和人大监督范围,各级落实力度大幅提升。

3年时间,建成47个小型消防工作站、11个消防工作服务中心、143个消防工作服务所,增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334名,扩充政府专职消防员1193名——建设成绩用一系列亮眼的数据说话。

建设体系如何“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基层消防力量作用?支队主抓“防、灭、宣”三大核心。“防”和“宣”方面,主要依托“一所一中心”开展。

在乌当区偏坡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房屋多为木质结构,消防安全隐患突出。2022年11月,偏坡乡成立了消防工作服务所。

“成立消防工作服务所以后,我们根据风险等级对农家乐等场所实施红、橙、蓝‘三色’动态管理,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规范电气线路,设置防火门、防火玻璃……”乌当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邹阳说,通过一系列物防、技防的手段措施,进一步改善消防安全条件。

在“灭”的方面,则由支队指挥中心统筹整合51个中心站、47个小型站、72个专职队、3661个微型站等灭火救援力量,建立“1+N”布防模式,初战控灾效率大幅提高。

保障体系催生“战斗力”

“建立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专职消防队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考评奖惩、晋级晋升等制度机制;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专职消防队工作人员与在编消防员享受同等待遇……”贵阳夯实保障体系,催生“战斗力”。

“从简单的灭火器使用,到灭火救援中的战术运用,都是我们培训的内容。”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专职消防队队长李永荣所说的是县消防救援大队针对专职消防队开展的技能培训。技能培训一个月开展一次,高寨乡专职消防队的所有人都参加了轮训。

贵阳优化职业保障,打通成才渠道,通过落实“三个必训”,即入职培训、执法培训、定期轮训,为基层消防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

据悉,支队指导“一所一中心”人员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已在贵州省司法云平台开展学习190人,完成在线执法岗位资格考试162人,取得行政执法资格105人。

目前,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经费同步纳入《贵阳市“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支队“十四五”期间业务经费预算达27.73亿元,同比“十三五”增长85%。2021年以来,已投入3.09亿元为全市小型站、专职队、微型站等基层消防力量配备消防车150辆、消防摩托车4台、各类消防器材和防护装备21789件套。

同时,贵阳明确各地把消防工作服务中心(所)、乡镇专职消防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基层消防力量长远发展打牢保障基础。

--> 2023-07-20 消防救援站保护半径降低至3.5公里 灭火响应时间平均提高30秒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196.html 1 贵阳“三把钥匙”提升基层消防治理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