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西

乌江秘境 壮美新篇

黔西市区新貌。

黔西石板互通。

锦绣花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黔希化工全景。

陈颖

盛夏黔西,欢歌热舞,层峦叠翠,碧波荡漾,瓜果飘香。城乡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一幅城市靓、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新型工业新展现

近日,走进黔西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项目工地、生产车间,工人们在各自岗位忙碌着,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占地76亩,总投资2.5亿元,年产6万吨锂电材料碳酸酯项目一期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岗位上紧张有序地施工,确保项目早日投产运营。

项目负责人尹建设介绍,项目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资1.5亿元,年产值能达到3亿元,能产生7000万元左右的利税,能解决50人以上的就业。

同时,占地36亩,总投资2.3亿元,年产5万吨碳酸二甲酯也正开足马力建设。

贵州矿山装备智能再制造产业园内,各生产车间,行车、龙门吊等大型机械正在运送设备和材料,焊接声、切割声、捶打声等交织在一起,生产场面如火如荼。

另外,在黔西定新农业光伏发电站,3万多块光伏板一排排整齐铺设山间,将强光辐射转化为绿色电力。6月10日,该发电站实现全容量并网,每年产生2亿度电,通过220千伏架空线路接入贵州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这些,只是黔西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黔西市优化工业布局,建立“一主一特一辅”工业产业发展体系,采取新建、技改、提升等办法做强煤炭产业,以黔西电厂为龙头,巩固提升煤电主导产业。通过建链、延链、补链等方式,以黔希化工为重点,聚焦电解液、聚酯类原材料产品开发,做优做特新型化工产业,推进年产30万吨煤制乙二醇、5万吨碳酸二甲酯、6万吨碳酸甲乙酯等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工业总量突破380亿元,黔西产业园区获贵州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同时推进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建成观音洞镇、定新乡等一批光伏机组并网发电,加快推进华润五里电厂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建设,新型工业化逐步凸显。

新型城镇新变化

夏日,走在黔西市城区的每个公园,无处不见市民们玩乐和锻炼。

“作为一名黔西市民,现在逛公园、健身不愁没去处了,新建的湿地公园和凤凰山公园都是我们经常跑步、健身打卡的好地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市民郑登霞在公园锻炼,享受着新型城市建设带来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了,生活在这座城市感觉非常幸福。”

优化城市服务功能,是黔西市城镇建设的一大举措。近年来,黔西市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实施“四改”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城区交通、地下管网、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城市双修”试点工作,建成凤凰山公园、杜鹃湖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城市会客厅”“街心花园”“口袋公园”,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分布更加合理。打造“大府市集”,丰富莲城金街等商业综合体业态,提升城镇产业承载力。着力打响“乌江秘境、花都黔西”城市品牌,大力发展节会经济、赛事经济、夜间经济,成功举办“好生活在黔西”的城市推广活动,承办毕节市第三届体育运动会、“我和我的祖国”中国西南(黔西)合唱节、“洲倶杯”四国职业篮球冠军赛等,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成功实现“撤县设市”,建成城区面积2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87%,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贵州省文明城市”称号。

农业产业新气象

近日,在贵州黄牛集团黔西公司甘棠同心第一牛场,饲养员吴艳正在喂牛。她说,“我在养殖场工作已经5年了,每月工资3300元,还交‘三险’,包吃住,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孙孙。”这是黄牛产业为群众带来的一项好处。

另外,全市10万亩高粱长势喜人,食用菌产业蒸蒸日上,其他产业齐头并进,处处展现出黔西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黔西市建立肉牛养殖为主、酒用高粱和食用菌种植为辅的“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引进贵州黄牛产业集团合作组建黄牛产业集团黔西SPV公司,推行“1+N+N”的肉牛养殖模式,公司累计控牛5.01万头,控牛数全省第一。规划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引进高原蓝梦、五联科创等15家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从2018年的3000亩发展到2022年的1.5万亩,其中发展种植羊肚菌7400亩,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与茅台集团合作打造酱酒系列原材料高粱供应基地,全市完成有机地块认证21.6万亩,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

旅游产业新突破

连日来,花都里化屋野奢露营基地、中建乡羊驼小镇等旅游景区火爆,游客纷纷前来打卡体验。今年“五一”假期,化屋景区天天爆棚;端午节羊驼小镇试营业,三天就突破50万元的收入,景区300个停车位天天爆满。

还有大关丘林、洪水解放、林泉海子等乡村旅游景区,也成为游客打卡避暑的好去处。

一个个景区建成,一个个旅游产品的增加,一个个旅游产业链的打造……让游客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这些,是黔西旅游的新突破的点滴。近年来,黔西市以化屋景区为龙头,构建带动丘林、中果河等景点同步发展的全域旅游,打造“上接百里杜鹃景区、下连织金洞景区”的精品旅游线路,启动鸭池河大桥交旅融合、中果河农旅综合体、黔梦·千海湖等项目建设,“漫游乌江画廊,走进苗乡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同时推进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文旅融合发展。2018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8个,游客服务中心9个、旅游厕所68座,录入公安系统的住宿单位271家8970个床位,全市102个村寨启动乡村旅游点开发,成功打造星级示范点30个、星级示范户128户,旅游从业人员14000余人。2022年,水西柯海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被授予“国家湿地公园”称号,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丘林村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生态建设显成效

素朴镇古胜村,把黔西市生态建设成果展现得淋漓尽致,凭借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将古胜村定位“喀斯特岩溶山区循环农业”课题试验田这一难得机会,古胜村开始实施以生态修复和产业调整为主的植树造林工程,按照“高海拔自然恢复、中海拔退耕还林、低海拔种经果林”的思路,对全村生态环境进行“立体式”修复。

古胜村累计退耕还林3038.5亩,石漠化治理710亩,种植经果林3400亩,森林植被覆盖率从1988年的不足10%增长到89.68%,全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果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年产值已达2000余万元,带动了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先后获评“第一届阿拉善生态田野奖”和“国家森林乡村”,古胜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态富裕村。

经过多年的努力,黔西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7.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8%,全省首张“林业碳票”落户黔西。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14.14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退化林修复3万亩、石漠化治理2.15万公顷。累计利用森林面积60万余亩,产值超过13亿元。河(湖)长制工作成效明显,获国务院1000万元奖励,是全省唯一获奖励的县(市、区)。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黔西稳步推进;生态建设,黔西一直在路上;民生实事,黔西不会落下……

实干笃行书答卷,砥砺奋进谱新篇。近年来,黔西市以“争当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排头兵”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突出在绿色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动能,实现脱贫攻坚精彩出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2020年,黔西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达206.78亿元,2022年增加到228.19亿元,2018年至2022年年均增长6.1%;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8%;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2022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8年的26813元、8565元增加到38548元、13619元,分别年均增长7.5%、9.7%。

(本版图片均由黔西市委宣传部提供)

--> 2023-07-18 黔西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9097.html 1 乌江秘境 壮美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