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恩宇 通讯员 丁娇艳
夏日,纳雍县化作林场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内,一株株红托竹荪林下伫立,以地为床,松针为被,务工群众穿梭林间,左手提篮,右手拿剪,将竹荪摘入篮中。
“第一茬竹荪已经进入采摘期,我们每天都组织群众入林采摘。”基地负责人杨道才告诉记者,每天有近20人采摘,能采100余斤。
纳雍县化作林场始建于1958年,总面积92025亩,其中林地面积88028.9亩,非林地3996.2亩。所辖林区覆盖化作、寨乐等7个乡镇,森林蓄积量1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6%。
建场后,该林场主要以造林绿化为主,开展生态建设和木材生产,产业结构单一,带动效应不强。怎样调整产业布局、丰富产业业态,提高林地附加值,把森林风景变为“钱景”?近年来,纳雍县把化作林场的产业发展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林下种植是接近原生态的种植方式,产品质量好,市场价高;有了森林的保护,作物的病虫害少,发病率低;林木茂密,遮阳度高,不需要搭建大棚和遮阳网,种植成本低……基于多方面的优势,纳雍县决定在化作林场种植食用菌和中药材。
2021年,纳雍县国有企业贵州金蝉大山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林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种植红托竹荪。而后,该县又引进贵州邦兴尚农业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等农投企业,种植重楼、黄精等中药材,打造化作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园。
纳雍县是民革中央的定点帮扶县,产业园的建成,除了地方的发力,也得到了民革的大力支持。
2022年8月,民革中央社会服务部副部长陶相宁带队赴化作林场红托竹荪基地考察调研,对红托竹荪的种植、加工等进行指导。今年6月17日,全国政协常委、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吉林省委会主委郭乃硕率调研组赴化作林场调研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对林下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设性建议。
此外,民革毕节市工委和民革纳雍县工委上下联动、内引外联,积极协助化作林场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省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水土保持项目资金等共计830余万元,投入基地发展林下种植和完善基础设施。在多方扶持协作下,生产便道、输水管道、烘干板房、移动冷库、监控设备、供电设施等一应俱全,主要种植区域实现水、电、路“三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民革中央充分发挥“7+1+1+N”对口帮扶联席会议制度的优势,多次组织专家到化作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园考察调研,对产业园选品、种植、加工、销售等进行指导。在帮扶过程中,民革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引进农业企业帮助发展,在技术培训、对接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民革中央还在民革全党发起“我为帮扶下一单”活动,通过“博爱扶贫云商城”微信平台开展消费扶贫,购买的农特产品中涉及化作林下食用菌和中草药达300余万元。
在民革的助力、地方的发力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021年,化作林场林下经济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林下经济示范点。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种植红托竹荪1000亩,中药材种植2000亩,成为“林菌+林药”轮作建设绿色产业基地。
林间草木繁茂,林下气象万千。化作林场在守好山护好林的同时,以林下经济开辟绿色发展之路,将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不断拓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空间,用行动演奏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