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投入我省财政援助资金103.7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4949个,协作资金重点用于补短板、强弱项;3年间,广东选派党政干部221人、专业技术人才4651人到我省挂职帮扶;3年来,累计帮助我省87.60万名(次)农村劳动力(其中53.95万名<次>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
对接供需,产业合作谋共赢
盛夏,走进位于从江县的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几栋崭新的建筑正拔地而起,工人们有条不紊地作业,为山海“约定”的落地落实做准备。
去年底开工以来,作为佛山市与黔东南州全方位深化粤黔协作共同实施的重点项目,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我们的项目展示中心已经建成开放,目前厂房等各项建设都在稳步推进,力争9月份完成第一阶段施工。”黔东南州金锐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彭火辉介绍,园区计划分三期实施,建成后将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
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坚持“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的合作模式,不断深化两地产业对接。创新开展粤企入黔“双百”行动,目前已落地项目401个、到位投资额103.97亿元。
对接供需再发力,投资兴业再提升。我省出台《粤黔协作产业招商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协作地区招商项目和东部意向企业“双清单”,开展项目招商,推动东部企业入黔。今年3月,贵州省党政代表团赴粤考察交流。期间,在产业协作大会上举行了招商引资签约仪式,现场集中签约项目23个,签约总金额493.1亿元。
从数据看成果,粤黔两地坚持资源互补,深化产业合作。2021年以来,我省新增落地投产企业1494个(次),实际到位投资额595.58亿元。共建产业园区99个,其中农业产业园69个。引导入园企业790个(次)投资239.08亿元。
山脉绵延,大海无垠。粤黔以更快节奏推进东西部协作,两地致力于产业发展,源源不断为贵州热土倾注来自东部的力量。
奋进新程,东西协作路更宽
进入夏秋,正是贵州农产品走俏广东市场的时节。
协作的“东风”吹入大山,在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一根根新鲜黄瓜正在准备装车远行。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解道矫自豪地说:“我们现在每天都有10万斤新鲜黄瓜运到广州市场,光是靠这一个单品,一年的供货量就在3000万斤左右。”
山里种,海边卖。近年来,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不断冲出大山,打开东部市场,开启广阔新天地。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我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种有定向,销有方向,并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今年新增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56个,累计已达351个。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惠水县好花红镇弄苑村万亩佛手瓜产业园在东西部协作资金的帮助下大展拳脚,先后投入1910万元,种植6000余亩佛手瓜,建成冷库、水池、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带动当地种植佛手瓜5.2万亩。同时,引进广州企业协助销售,在珠江之畔开设5家直营店,并与省外59家批发档口达成代销合作。
产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
2021年至今,广东帮助我省销售农特产品466.48亿元。从黔货入粤,到黔货入湾,再到黔货出海,东部展示了持续的诚意和宽阔的平台,西部拿出了更足的干劲和更优质的产品。
“东风”吹向四野,为乡村振兴更添活力。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与资源,借鉴广东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经验,贵州正在打造一批“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特色乡村。2022年,我省启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365个,今年以来又新增49个。
共饮一江水,携手向未来。27年来,粤黔情深从未止步,山海相连不单单是文化、语言上的简单交流,更是跨越千山万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场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