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如能
三都被誉为“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抓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机遇,广州市黄埔区和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聚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区域协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四大协作板块,迈出了打造民族自治地区东西部协作帮扶样板的铿锵脚步。
◆ 产业帮扶 四化建设推进有力
走进位于三都自治县大河镇的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干净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将刚采摘来的新鲜蔬菜进行挑拣、清洗和烹饪,这些食材最终都将送至全县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堂。公司利用成熟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带动三都产业多样化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把深加工搬进“菜园子”,将农工融合,形成乡村振兴产业“新雁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借园区就在坝区的有利条件,三都依据宜果则果、宜菜则菜的原则,在各坝区采取“菜-稻-菜”或“菜-菜-菜”的模式轮作种植,让坝区种植形成一年多熟,实现群众增收。2023年三都以辣椒、豆类、瓜类为主的早熟蔬菜种植面积达9.12万亩。
“我们村每家每户都种有小青椒,现在到了成熟的季节,可卖给附近的加工厂。”三都自治县大河镇山勤村村民莫慧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黄埔区和三都自治县共同谋划,以“东部企业+三都资源”“东部总部+三都基地”“东部研发+三都制造”“东部市场+三都产品”的“4+”合作模式为着力点,借助东部在科技、市场、资源等方面优势,在三都自治县大河镇返乡创业园、中和镇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共建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补齐产业链条,辐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一园多区”产业协作新模式,将逐步覆盖全县。三都自治县(大河镇)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占地面积133亩,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有11栋2层标准厂房,1栋配套的员工餐厅宿舍楼以及配套的停车场、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总投资1.4亿元。2022年引进广东英德市健豪农业有限公司、深圳三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推进三都竹笋、蕨菜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各中小学校营养餐包装配送,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目前园区已入驻15家企业,主要从事食品深加工、茶叶深加工、服装布艺加工等生产经营,共带动500余名劳动力就业。
◆ 移民后扶 搬迁群众稳居安心
“家里有了卫生间,出门不到百米就有幼儿园、小学、医院、超市,小区还有健身场地,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现在照顾婆婆和小孩方便多了。”从广东远嫁贵州,在深山苗寨辛苦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12年的“感动三都”年度人物江有美,现在已经搬到城南社区。
脱贫攻坚时期,三都自治县共搬迁50119人,搬迁体量列全省第七、黔南州第一。为了让群众从迁入到融入,从安居到乐业,黄埔区和三都自治县两地党委、政府积极谋划协作项目,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力度,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逐步建设了幼儿园、小学、医院、天网工程、心理咨询室、帮扶车间、室内篮球场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解决搬迁居民长远生计和保障社区长治久安。
“通过参加社区的技能培训后,我现在在浙江省温州建设集团里面做建筑焊工,一个月工资有一万左右。”端午节期间,三都自治县凤羽街道城南社区群众潘景树通过电话跟社区支书介绍情况。
凤羽街道城南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县城南面,占地面积32.23万平方米,现有搬迁户2407户11356人,其中劳动力6478人。为了让广大搬迁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2021年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1600万元,在城南社区建成黄埔产业孵化基地,有效解决了安置区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通过招商引资,已有贵州欢校时光服饰有限公司、三都鑫润贸易有限公司入驻孵化基地,预计将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200人以上。截至目前,共投入协作资金援建帮扶车间8个,解决603名群众就业。
◆ 补短民生 乡村富美群众开颜
“当我60岁的时候,回望这段难忘的岁月,可以很骄傲地对我的孩子说,爸爸曾经在遥远的贵州,为了那里的老百姓,为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做了一点贡献。”粤黔东西部协作三都工作小组组员周伟已经持续派驻三都4年,这是他在获“感动三都”年度人物上的感言。
黄埔和三都两地按照“选实才、挂实职、给实权、履实责”原则,围绕三都自治县紧缺人才需求,广州市黄埔区共选派3名党政干部、13名教育类专业技术人才、3名医疗类专业技术人才到三都自治县挂职帮扶。其中,根据中组部关于教育“组团式”要求,选派2名校长及4名老师到三都自治县高级中学、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驻点帮扶。三都自治县选派6名党政干部、7名教师、2名医生、1名企业人才赴黄埔区跟岗学习,实现东西部干部人才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的工作目标。
为了补齐乡村振兴示范点村的民生短板,粤黔东西部协作三都工作小组团队,踏遍三都的每一个村,了解村情民意,同时到广州争取帮扶资金,按照文旅、农旅结合的要求,累计投入广州帮扶资金1200万元,为高硐村修建了路网、路灯、旅游步道、观景台、公厕、线路改造等基础设施,2021年,高硐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同时,投入广州帮扶资金600余万元帮助省(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普安镇前进村、九阡镇石板村进行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改造,目前各示范村项目均已完工。为了有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典型,投入广州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打造周覃镇新园村农文旅一体化乡村振兴产业示范体验园、大河镇红光村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凤羽街道尧麓村农旅产业配套设施等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扩大乡村振兴帮扶成效。
为提高三都自治县职业教育成效,粤黔东西部协作三都工作小组创新帮扶形式,在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开办“黄埔三都民族班”,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开办“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通过联合办学“育才模式”,实现高质量人才提升。毕业于“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的潘晓优,是用学到的电商知识助力家乡发展的学生之一,2020年后与同伴返回三都创业,成立贵州丰收年电商科技有限公司,在黄埔区和三都自治县的支持引导下公司规模逐步壮大,有效帮助三都自治县销售本地农特产品,助推黔货出山。“门面和仓库,没收过我们任何费用,这些都是周伟副局长帮忙协调的,目前我们销售额已经突破了700万元。”
◆ 组团结对 粤黔协作亮点纷呈
2022年6月14日,广州市爱心企业捐资援建三都自治县学校“澡堂计划”第二期项目竣工仪式在九阡镇九阡小学举行。
2021年以来,为解决水乡山区孩子住校洗澡难题,黄埔三都两地创新实施“澡堂计划”,由广州市爱心企业捐资援建,对三都山区学校进行浴室改扩建项目,惠及15所学校7000余名山区孩子。这也是黄埔区响应国家组团式帮扶的一个缩影。
在黄埔区43家区属单位及广药集团的倾心帮扶下,三都目前已争取到社会帮扶资金611万元,实施卫生院建设、水毁路修复、安装太阳能路灯、实施道路硬化、医疗补短等民生项目21个,进一步补齐镇、村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初,广药集团捐赠三都自治县价值15.37万元的紧缺抗疫药物,部分爱心企业也捐赠了大批学生洗护用品、爱心棉被等物资,进一步优化改善了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三都自治县“澡堂计划”项目也得到广州市电视台高度关注,派驻团队到三都实地拍摄微电影。同时,两地积极推进广东·贵州两省“我在贵州有个园”项目,打造三都水晶葡萄、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农特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助农增收。
据了解,今年来,广州市共安排东西部协作财政帮扶资金5660万元,帮助三都自治县围绕补齐设施短板、促进产业发展、消费协作、劳务协作、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等方面实施项目24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项目10个,投入资金3588万元,占比63.4%;就业帮扶项目2个,投入资金618万元,占比10.9%;基础设施补短项目5个,投入资金298万元,占比5.2%;教育和医疗帮扶项目5个,投入资金1090万元,占比19.2%;项目管理和宣传项目2个,投入资金66万元,占比1.1%。同时,黄埔区积极统筹550万元财政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项目17个,目前各项目正有序推进实施。
在东西部协作帮扶的大背景下,广州市黄埔区和黔南州三都自治县携手协作,谱写了山海情深的最美华章:一家家企业在水乡大地做强做大,解决就业带动经济发展;一盏盏路灯在水乡苗寨闪耀光芒,照亮各族群众前进的方向;一条条公路在高山深壑中盘旋蜿蜒,引领三都人民走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