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距超过千里,一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的国际论坛,如何和海南省昌江自治县王下乡产生奇妙的连接?
“王下乡创新探索‘两山’转化的路径,深山黎乡美丽蜕变,产业兴旺,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7月8日下午,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以下简称主题论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楠公开推介。
话音刚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欧阳志云马上接着说道:“王下乡,我去过。1995年第一次去的时候,那里景色优美,却深藏大山,交通闭塞,非常落后,当时算是海南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跨越了20多年的时光,事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腹地王下乡的变化,和海南坚持生态立省,持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息息相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多绿色发展的美好变化,“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广阔的绿水青山间。
欧阳志云是主题论坛中“聆听自然保护地声音 众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端对话环节的主持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苏杨和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冉景丞等嘉宾参加对话交流。
关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保护经验,王楠向论坛嘉宾进行了重点分享。他介绍,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确定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六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取得明显成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6群37只”“坚定践行‘两山’理念,王下乡从最偏远、最贫困的黎乡,一跃成为海南乡村振兴的‘样板间’,村民年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5500元,上升到了2022年的2.24万元”……海南热带雨林深处的这些美好变化备受与会嘉宾关注。
王楠的分享,一下子将欧阳志云的思绪拉回到20多年前,那段难忘的海南热带雨林往事。20世纪90年代,作为年轻的科研人员,他深入王下乡进行持续数日的实地考察。“大山之间、交通闭塞”“村民非常贫困”“当时海南最偏最穷的地方之一”……论坛现场,欧阳志云一番简要的补充“插话”,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国内外嘉宾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这个黎乡蝶变有了更深刻的领会。
从王下乡看海南,一场跨越20余年的时空“对话”,揭开了海南持续绘制绿色发展画卷的一角。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期间,记者注意到,在我国设立的首批5个国家公园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唯一参与高端对话环节,并受主办方邀请登台公开分享经验做法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有哪些?”王楠从高位推动建章立制、健全科学管护体系、创新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等方面对“海南经验”进行了介绍——
海南出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10余项法规制度办法,推动国家公园逐步迈入法治化和制度化轨道;
率先在全国第一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中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登簿,清晰界定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
率先开展了以生态产品实物量为重点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生态价值(GEP)核算,成为国内首个发布GEP核算成果的国家公园。
…………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新发现物种达54种,为5个国家公园当中最多。”王楠说,海南依托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优质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优势,积极培育生态旅游、康养等生态产业新业态,五指山市的毛纳村2022年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
国家公园建设的“海南经验”受到与会嘉宾关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点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果,他认为,近年来,海南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生态保护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
这场主题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国家公园研究院、贵州省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承办。25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