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 林场释放“绿动力”

贵阳市依托省会城市资源配置中心的优势,以国有林场为主阵地、以营收考核为主抓手,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2022年,全市9个国有林场林下经济产值达2.66亿元,经营性收入达754.2万元,带动4800余名农村人口月均增收1700元。有效激活了国有林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全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提供了有益参考。

找准主战场,有效盘活林场资源。据了解,贵阳市有市、县两级国有林场9个,经营管理林地总面积25.9万亩,森林资源丰富、国有林地产权明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能够集中力量发展林下种植,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

以国有林场为主战场,贵阳市印发了《贵阳市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工作计划(2022—2025)》(以下简称“工作计划”),给各国有林场下达了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收入目标任务,即,每个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林地要达到每亩每年1000元产值、经营收入在2021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2023年起每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工作计划》明确各国有林场的经营性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上缴财政后,返还50%用于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管护能力提升等,做到既盘活国有林场资源又提升森林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选好主品种,科学开展示范推广。贵阳市组织贵州大学、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专家,赴贵阳市各国有林场开展实地考察和论证,确定大力发展林下优质食用菌。特别是红托竹荪,具有出菇快、产量高、品质好、投资周期短等特点,适合在贵阳发展。林场在种植前先对选定地块的土壤进行采样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所有地块土壤均符合检测标准要求,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尤其是开阳县产出的红托竹荪每千克竹荪硒元素极为丰富,含量达0.67毫克,可打造“林下富硒红托竹荪”绿色品牌。此外,各林场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孟关国有林场建设了以红托竹荪为主的林下食用菌试验田50亩,就林下食用菌绿色生产方式、病虫害防控、栽种密度等进行实验,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林下食用菌种植管控技术并加以推广。

探索主模式,多方联动合作共赢。贵阳市各国有林场积极主动联系种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已引进了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贵州征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鸿锦食用菌培育种植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入驻林场建设生产基地,计划到2025年林下红托竹荪种植面积达5万亩。同时,探索“国有林场+企业直种”“国有林场+村企合作”等发展模式,采取林场和公司共同投资、林场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动合作:由国有林场负责提供林地资源,并将获得的林地租金上缴财政;种植企业负责提供合格菌种、流转国有林地开展种植、管护及销售;村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在基地务工;农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林场和公司提供技术指导。目前,已带动150余家种植大户参与林下食用菌种植。此外,各林场依托省会周边交通便利、道路通畅、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的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森林旅游+采集体验”等发展业态,打造了6个林下食用菌采摘体验基地,更好地丰富和满足了市民休闲游玩的需求。

下一步,贵阳市将按照单品突破、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持续发展以林下红托竹荪种植为主的林下经济。2023年计划完成林下红托竹荪种植3万亩、打造种植基地30个、实现产值4.8亿元,提供劳务用工约120万人次,劳务工资达1.44亿元以上。

--> 2023-07-0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8158.html 1 贵阳 林场释放“绿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