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率先在全国实施水运建设三年会战,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开创了贵州水运建设发展的多项第一,是贵州水运发展速度最快、路径最优、成绩最佳的“黄金时期”。
1、创建了西部地区第一条国家级山区内河文明样板航道—赤水河文明样板航道。
2、建成乌江、南北盘江—红水河、清水江四级高等级航道近1000公里,位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前列,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
3、建成都柳江从江、大融、郎洞、温寨和清水江平寨、旁海6座航电枢纽,航电一体化开发实现“零突破”。
4、建成西部第一个翻坝运输系统—乌江构皮滩水电站翻坝运输系统工程。
5、建成贵州第一条旅游航运—湄江旅游航运工程,作出了“航运+旅游”的新探索。
6、建成全国第一个内河航运专题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馆址在习水县土城镇),实现了航运文化的新提升。
7、建成乌江思林、沙沱、构皮滩500吨级通航设施集群,其中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创造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首座采用三级升船机方案的通航建筑物;世界上通航水头最高的通航建筑物—最大通航水头199米;世界上水位变幅最大的通航建筑物—上游水位变幅40米;世界上提升高度最大的垂直升船机—第二级提升高度127米;世界上规模最大、提升力最大的下水式升船机—第一、三级500吨级下水式升船机,主提升力18000千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通航渡槽—三级升船机之间通航水深3米,通航渡槽最大墩高超过100米)。
8、断航20年的乌江实现全线复航。2021年,乌江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试运行成功,呈现出一幅“水往高处走、船在天上行”的壮丽景观,首批14艘满载7000多吨磷矿石的货船从开阳港出发,顺利通过构皮滩260多米高的三级升船机,运抵安徽芜湖港,标志着千里乌江全面复航,贵州人民企盼的北上长江夙愿得偿,结束了贵州“不沿边、不沿海”的历史,实现了千百年来通江达海的梦想。
9、2022年,建成贵州首个“港口园区化”项目—思南港邵家桥港区,这是乌江复航后,全省首个投入运营的“港口园区化”项目,标志着乌江航运迈入常态化和稳定化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