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金沙县沙土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厚培根基呵护“幼苗”成长

沙土中学老师在上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朝政 汪瑞梁 王怡 闵建华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一应俱全,在园幼儿和在校学生共计1.37万人,教师900余名;

培养正高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112名、省级名师8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36名;

近年来,金沙县沙土镇通过引进人才、培养教师、家校共育,推动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

上门求贤创佳绩

清晨,沙土中学校园的教室里,学生们已开始晨读。

“我们创造了连续18年全县排名第一的成绩。即使是现在,依然排名全县前三。”沙土镇中心学校校长罗朝军说。

过去这所学校无论是管理还是教育质量都在县里排名靠后,转机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任沙土区委书记高光才和他“三顾茅庐”请来的校长王贵勤。

当时,沙土发展比较落后,经济社会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教育发展不好,如何培育人才?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一位懂教育懂管理的校长。高光才经多方了解,时任教务主任王贵勤有思路、有魄力,能挑大梁,于是上门邀请。“你来担任校长,把沙土中学发展起来。”

王贵勤因为家庭经济拮据,一边在家里裁缝店帮忙,一边当教务主任,常感力不从心,于是婉拒了高光才。高光才不气馁,多次来到王贵勤家做思想工作。最终,王贵勤被说服,担起了校长重担。

王贵勤上任后,探索推动教育改革,推行教研活动,推行集体备课制度。短短几年时间,沙土中学就从全县中下游一跃而成为领头雁,创造了连续18年全县排名第一的佳绩。

这之后,一批批教师秉承“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教育精神,奋力让沙土变教育“沃土”。

“沙土镇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都很重视教育,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沙土镇镇长江正勇说。

教师培养助发展

2022年,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刘茂荣代表沙土三小参加金沙县英语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教师发展中心对我们的系统培养分不开。”刘茂荣说,“岗前培训,师徒结对,以研代培等方式,让我迅速成长。”

“教育要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除了学校规范管理,教师的成长是关键。”沙土镇中心学校校长罗朝军说,在过去基础上,2021年,沙土镇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中心紧紧围绕提升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制定了‘1、2、3、6、12’的教师成长规划,即1年适应、2年合格、3年优秀、6年骨干、12年成为一方名师。”罗朝军介绍。

围绕教师成长规划,该镇以一个中心、两个层次、三个维度作为工作载体,狠抓教师培养。一个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扎实推进课堂改革;两个层次,即培养青年教师、打造骨干教师;三个维度,即基本功、业务能力、课题研究。

沙土镇教师发展中心每年通过开展“教学新秀”“青年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优质汇报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制作”“优质试卷命题人”“说课优胜者”等评比,让青年教师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发展良好态势。

家校共育助成长

近日,沙土二小家长学校召开了三年级学生家长培训交流会。

“娃娃贪玩、偷懒,还不爱动脑筋。”家长张志忠说,“今天听了大家发言,我觉得还是陪伴孩子时间太少,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沙土群众非常尊师重教。但是仅仅支持教育还不够,还要懂教育,才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2017年,时任沙土二小校长的罗朝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成立家长学校,通过培训家长,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

“我们聘请曾当过教师任过校长的罗世明,带领团队走访搜集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先后到毕节、遵义等地走访考取清华、北大学子的家长,请他们分享培养孩子的经验,并总结出了劳动体验式、陪伴式、鼓励式、交朋友式等多种家庭教育模式,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家长。”罗朝军说。

2021年,沙土镇成立了家长学校总学校,指导辖区的6所学校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家长学校。

如今,家长学校探索出了“2231”工作模式,两会即每月末召开一次家长学校成员会议,每年开展为期一天的一年级新生家长全员培训会;两课即给家长上培训课,邀请各行业有代表性的人士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三访即走访学生家长,走访学校老师,了解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的表现,走访家庭教育成功的家庭,搜寻家庭教育成功案例;一监督,即监督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建设等。

--> 2023-07-04 金沙县沙土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7793.html 1 厚培根基呵护“幼苗”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