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华 刘雨昕 吴静)目前,黔西市水稻插秧已结束。今年该市在具备条件的田间加大农业机械使用,通过机器插秧提升种植效率。
走进锦星镇白泥社区机械化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只见满目碧绿,一垄垄秧苗长势喜人。
“今年通过标准化集中育秧,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好。通过机插,不仅效率高,而且很少产生秧苗‘困秧’,存活率高。”农机手肖世祥说。
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主任杨亚算了一笔账,传统人工插秧一亩地只能插9000株左右,机械化插秧一亩地可以插1.2万多株,株距也更标准;一亩地人工插秧需要2个人,至少需要300元人工费,机械化插秧一亩成本在60元左右,每亩可节约240元,30分钟左右便能插完。
锦星镇有庄大田坝、白泥田坝、木渣黑田坝、洪湖梯田,是黔西市优质特色大米主产区。因此,今年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将锦星镇定为机械化插秧示范点,推广机械插秧技术。
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同时,黔西市还大力推进农机智能化水平。目前,黔西使用的插秧机都带有北斗导航系统,可用于自动调节株距和行距,拖拉机也带有北斗导航系统,可用于调节旋耕机平衡。机械化加智能化的推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装上了“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