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无事不扰、有事上门,让惠企助企政策落地落实,是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行执法前置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解决速度非常快,周五下午确定了停车点位,两天后就告知我们可以停车了。”6月22日,乌当区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产城融合项目经理回忆起当时的解决情况,一个劲儿向上门检查并回访的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部门点赞。这是该支队今年第3次来到该项目现场为企业服务。
据该项目经理介绍,项目去年10月开工建设,今年2月份后工人逐渐多起来,工地周边卖早餐、午餐的流动摊贩也随之增多,直接带来交通安全、卫生和停车难等问题。
由于项目临街,有一定的车流量,尤其是早上上工和中午放工时,人车混杂一起,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流动摊贩对工人使用后的一次性餐盒收拾不及时,导致周边环境卫生较脏乱。而且项目附近没有停车场,路旁也没有规划停车位,车辆违停也时常被处罚。
为破解企业难题,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主动靠前服务,及时为企业带来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将住建领域执法政策汇编成册、统一发布,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红利”;还制作了普法系列漫画、“普法宣传政策包”等宣传产品,每到一个施工现场,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形象生动、语言简洁的一套以案说法的普法宣传漫画,内容涉及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燃气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内容。
同时,针对该项目面临的难点,该支队一方面协调辖乌当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规范流动摊贩的管理,定时定点经营,并加强巡查防止反弹。另一方面,跨部门协调交警部门在工地周围空地施划停车位,作为临时停车场地专供施工人员停车。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扩展普法宣传面,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采用“精准普法”,即联合住建、生态等相关单位,到园区、企业、工地进行全面“执法体检”,并根据检查出的问题,逐一帮助企业整改到位,推进各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推动项目建设,提振企业信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关键。今年以来,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不断创新执法手段、优化执法制度,以“执法+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相关企业反应诉求共24条,该支队已帮助解决22条,新增2条正在跟进解决中。
(李佩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