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庭院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洒金村的新“钱”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 杨诗雨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自古以来,庭院生活是众多文人雅士的心之所向,包含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对于兴义市洒金街道洒金村的村民们来说,青山环小村、小院花木深的乡村美景和庭院生活已是日常,不至过多惊叹,但如今洒金村各小庭院里还增添了新的“钱”景。

沿着干净整洁的双色柏油路一路驱车直入洒金村,石墙青瓦的院落古朴典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色环抱的山腰上,房前屋后菌棒、果树、绿植竞相生长,长势喜人,绿荫下成群的鸡鸭撒欢,邻舍间、农院内的竹编栅栏内、石砖围砌的花坛里,见缝插针地种了青菜、小瓜等农作物……一方围合庭院间,生机盎然,俨然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步入洒金村村民陶家友的家中,院坝里挂满的黑木耳菌棒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些菌棒上还冒出了一个个小巧可爱的小木耳,十分亮眼。

陶家友说黑木耳种植、管护简单省心,在家里的小院里就能种,木耳长出来后,不仅有公司保底收购,还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专门购买,不用担心销路。“自从把庭院里的空地收拾出来种菌后,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一个菌棒的成本2.3元左右,平均可产2斤,菌棒一年能采三季,我家一季收入就能有1万多元。”在陶家友的庭院里,记者认真聆听着他细算“增收账”。

从陶家友的院子里出来,漫步在洒金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间,花草相伴,环境清幽,路边的小雏菊迎风摇曳,行至洒金村打柴山组的“兴义味道”农家乐的院前,各类多肉绿植随处可见,空气里带着悠悠清香,透过以老石板、旧瓦片为点缀、旧青砖为主营造出的镂空敞开式景墙,记者看到的是满座游客欢笑连连品美食。

近年来,洒金村在集体修缮改造后,发展了酿酒坊、乡村酒吧、榨油坊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不少村民也顺势开起了农家乐。“平时基本都是满桌,单日营业额最高能达到上万元。不仅很多当地人喜欢来这里玩,现在高考结束,暑期将至,正是夏日出游好时机,还有不少来自贵阳、昆明等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兴义味道”农家乐老板夏高寿笑容满面地说。

夏高寿的小院里大有“钱”途,洒金村村民柏家香的庭院也“钱”景正好。“我们村现在道路干净了,房子经过改造也变得很漂亮,来我们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也不再想着外出打工了,在自家院子里开了个小卖部,店里每天人来人往,生意还不错。”说起在自家院子开起小卖部后的生活,柏家香连连点赞。

手记

方寸之地 增收宝地

在洒金村,农家庭院正承担起多样功能、演绎起多重角色。为让庭院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洒金村因地制宜整合房前屋后的空余土地、空闲资源,以庭院为载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谋划打造特色庭院、美丽庭院、精品庭院,让家园变花园、民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村民们利用庭院发展起了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农文旅融合产业。

洒金村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在黔西南广大美丽乡村间不是个例。“推窗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院中致富”已成为黔西南众多乡村小院的标配,“颜值爆表”的庭院让人倾心,家门口挣钱的便捷令人向往,“庭院经济”成为了黔西南州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扮靓了村庄“颜值”,更富了村民“口袋”。

--> 2023-06-29 庭院经济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7329.html 1 洒金村的新“钱”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