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雨水来临,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群丰村农田里的作物越发发荣滋长。
位于群丰村的“旱改水”项目5月下旬完工后,80余亩旱地变水田,栽下了水稻秧苗,阳光照耀下,层层叠叠的稻田波光粼粼,一望无际,美不胜收。
今年3月,群丰村“旱改水”项目启动建设,因地制宜对曾经的旱地实施改造,通过将坡地表土层进行剥离保留,再对土地重新固定、覆土、培肥等,并从附近的红光水库修建高位水池,引水灌溉,将旱地改造成了可以种植水稻的良田。
项目刚完工,群丰村种植大户曾吉华就从村集体流转了60亩改造后水田,用于栽种水稻。
看着田里生长旺盛的水稻苗,曾吉祥信心满怀地说:“没想到,现在这片田也能种上水稻了,而且水利灌溉有保障,随时能从水库引水使用,我们就期盼着秋天的丰收了!”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落实好补充耕地工作,2022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先后印发了《关于抓紧抓实补充耕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从抓紧推进存量问题整改尽快实现“负转正”、科学谋划新增项目建设保发展、强化后期管护保指标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部署。
今年以来,贵州各地继续加快行动,将“旱改水”作为耕地提质改造的其中一项有力举措,增强耕地综合生产价值,大力补充优质耕地、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