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曾因土地撂荒问题进行整改的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峨岭街道小泽村,在各级各部门的监督指导下,之前近300亩撂荒的土地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一片油菜田,恢复了耕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深入推进耕地保护,牢守耕地红线,必须让这些“撂荒地”“忙起来”。
面对严峻的耕地保护压力,省自然资源厅将国家下达的保护任务落地落图,划定耕地保护任务5027.9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613.96万亩,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和“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原则要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严厉打击违法乱占耕地行为,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2022年以来,我省统筹耕地占补指标,加大对省级重大项目、民生项目、新能源项目和“强省会”战略的要素保障力度,先后解决了贵安宁德时代、福泉盛屯能源新能源原材料和“钛-磷-硫”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瓮安年产30万吨电池级磷酸铁一体化整体项目等重大项目落实占补平衡困难。
今年3月起,最新修订的《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施行,着力解决全省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体现“保护优质耕地,科学利用山地”,实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的立法目标。
该厅还启动了违法用地问题集中整改专项行动,针对2018年以来土地卫片执法中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发现的违法用地问题,依法依规集中时间和力量全面整改,充分彰显了贵州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决心和力度。
当前,省自然资源厅正推动层层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蹲点督促各地加快补充耕地和恢复耕地,规范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扎实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推进自然资源督察发现问题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