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色资源十分丰富,是一座“红色宝库”和“精神富矿”,蕴含着强大的育人功能,高校应充分利用好本土红色资源赋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质量持续提升。
用好红色元素,坚持理论与实践互动统一,强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感染力。将红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增强理论的深度和温度。深度挖掘当地红色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和理论特质,以理论研究成果推进红色文化注入学习实践中。同时,紧扣青年学生身心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文化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同。将红色文化融入实践教学,增强实践的高度和广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红色实践育人导向,积极利用当地的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大课堂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实践逻辑,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感染力。
讲好红色故事,坚持历史与现实相互观照,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吸引力。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以唯物史观和大党史观为指导,用一个个鲜活的红色经典故事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把红色故事本身讲准确讲生动,把蕴含于故事中的道理讲透彻讲清楚,时刻警惕、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密切观照现实。一方面,注重加强对红色故事的背景、情节的深度挖掘,提升红色故事与时代热点的关联性,增强观照社会现实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故事情境、还原故事场景,使“老故事”呈现出“新面貌”,更易使青年学生身临其境体验革命历史。
抓好红色传承,坚持教学与育人有机融合,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性。树立红色文化协同育人理念。切实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协同发展理念,强化价值引领,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红色文化协同育人课程。一方面,开发红色文化教材,通过发挥思政课程红色教育主渠道作用对青年进行红色知识灌输和情感培育,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另一方面,鼓励高校增开专门的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知识传递和心灵感悟中传承红色基因。搭建红色文化协同育人载体。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传承红色基因的网络大课堂,使青年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更多的红色文化知识。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本文系高校专项课题〔GZMUSKZX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