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建设,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为总要求,充分发挥网格员、联户长人熟地熟优势,遵义市习水县大胆探索创新,初步构建了“五到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为乡村治理有效奠定了坚实的基层基础,开启了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样板县建设新局面。
赵祥发是习水县二郎村郎滩组的一名联户长,今年50岁的他,在新的一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定位。
6月10日早上,赵祥发前往村民陈某家。几天前,陈某不满村委会对村集体柑橘产业优化建设护栏,未将其土地规划在内,三番五次到村委会吵闹。
“那就听赵伯和村委会的意见。”经过细致的政策解释和不厌其烦劝说疏导,陈家人思想转过弯来,这桩事儿也就翻篇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这正是赵祥发这样的联户长在二郎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村里的纠纷多数是小事,及时处理有助于将小事化无。在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穆升党对此感受颇深,他说,村子大事小事,他们都采取议事协商到组方式,在当地树立了新的民风。
为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出一条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符合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路,习水县大胆探索创新,初步构建了以党建强引领,组织健全到组;以德治润新风,思想教育到组;以自治增活力,议事协商到组;以法治强保障,平安创建到组;以智能化强支撑,信息收集到组的“五到组”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
“过去,大家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但自从有了‘五到组’工作模式,凡事和村民商议,一方面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从思想上扭转过去的观念,村容村貌比过去好了很多。”穆升党说。
5月30日,该镇党员代表罗太东就动员全体村民开展了一次环境卫生清理大扫除。“大家拿来扫帚等工具,自觉加入整治环境的行列中,村子干净整洁,住起舒心。”村民田茂飞说。
如今,在土河村,他们会定期围绕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基层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环境卫生、公共事务等事关村发展和群众利益的民生事项开展民主协商活动。
截至目前,该村已召开群众会200余场,协商议事50余件,覆盖2000余人,解决矛盾纠纷10余起,助力土河村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有效实现了网格内矛盾“零”激化、纠纷“零”积案、案件“零”发生、事故“零”发生的目标。
“快!楼顶有人打架。”2月17日,居民罗先生与妻子发生矛盾纠纷,社区联户长母先国得知后第一时间把信息反馈社区,社区干部赶来劝下并组织调解,成功化解了一起纠纷。
“为了我们家这点小事,让大家费心了……”事后,罗先生承诺,一定改掉坏习惯与妻子和睦相处。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习水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紧围绕“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构建“镇、村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的治理格局,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如今,习水各地通过选优配强网格队伍,织密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体系,以组织健全到组为保障,推动思想教育到组、信息收集到组、议事协商到组、平安创建到组,坚决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习水县“五到组”模式,打通了基层服务“最后一米”。实现了工作方式从粗放向精细、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工作决策从经验为主向民主科学转变,逐步形成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基层工作格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