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方寸地”变“致富园”

——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来,带你们看看我家的院子,里面宝贝可多了!”6月23日,走进岑巩县凯本镇大坪村,村民刘中明热情邀请客人参观自家“宝地”,“宝地”里种植着名贵中药材:黄精。“这黄精7块多一斤呢,我把它种在院子里,既能美化院子,也不耽误赚钱,美极了!”刘中明笑得合不拢嘴。

刘中明是大坪村第一个在院子里面种植黄精的人,看到种植效果后,邻居们也纷纷向他请教,并跟着一起发展庭院黄精种植经济。

凯本镇各村(居)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按照“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菜则菜、宜果则果”的原则,围绕“一品两清三整四提升”行动,全方位做足庭院经济文章。

如今,走进大坪村桂花树组,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栽种着各种宝贝,庭院经济和乡村美化相得益彰。

“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为基地,以家庭为生产和经营单位,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

今年初,“庭院经济”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房前花草笑迎客,屋后瓜果香四溢。近年来,在贵州广大农村,为充分盘活自家庭院闲置土地,增加致富渠道,“庭院经济”悄然兴起。村民们把瓜果蔬菜种在房前屋后、把经济作物搬到家里来,让方寸之地在物尽其用中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自从将家里空置的房屋和院子打扫出来种植红托竹荪后,庭院变得干净整洁,家里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说起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的好处,黔西市绿化乡湾箐村村民赵相全兴奋不已。

去年4月份以来,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赵相全在家里种植了300多箱红托竹荪,比往年增收了一万多元。“加上养猪养鸡,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元的收入,房子空着也浪费,明年还要继续种。”

庭院方寸地,致富大舞台。立足本地农户空闲庭院和劳动力等实际情况,绿化乡把发展“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发动70余户农户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红托竹荪,让农家的方寸之地变成“增收宝地”,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

小庭院蕴含着大潜力。“庭院经济”模式因其投资少、见效快,经营灵活,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优点,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推手。

雷山县乔洛村依托鱼酱酸公司“订单辣椒”模式,发动农户利用庭院资源打造辣椒种植微菜园,满足自家需求的同时还能变现补贴家用,让村民在自家庭院里发展美丽经济,实现“方寸地”成为增收“致富园”;

黎平县高屯街道结合各村(社区)地方产业和特色文化,引导群众在自家庭院及村寨道路两旁、河流两岸、公共闲置土地因地制宜种植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花木、果树等,使每个家庭都呈现“花香春夏、果满秋冬”的独特气氛。

庭院虽小,作用不少。当闲置的土地资源被有效盘活,业态繁多的“微经济”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美丽庭院不但催生了庭院经济,更激起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杂草丛生、坑洼不平的空闲地,如今干净如洗、绿荫葱葱;过去堆满柴火的院子,如今美观整洁、摆放有序。

“现在环境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我们还办起了农家乐,生意也不错,游客都说院子美着呢!”谈起近些年家门口院子的变化,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村民朱德毅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小“方寸地”,增收“聚宝盆”。如今,在贵州乡村,庭院“方寸地”正在成为增收“致富园”。面向未来,贵州将立足庭院“方寸地”,谱写增收“大文章”,让庭院经济既有“看头”,又有“赚头”。

--> 2023-06-27 ——庭院经济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7031.html 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方寸地”变“致富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