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牟秋菊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是民生保障的底线、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乡村振兴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具有交叠性,目标上具有同向性,是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贵州发展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后,贵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人员开展实时监测、定期检查、动态管理,积极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持续帮扶易地搬迁人口等。并根据国家乡村振兴规划及相关政策积极谋划贵州乡村振兴,设立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但是由于贵州脱贫地区发展基础弱,已脱贫的农村人口返贫的压力和风险仍较大。因此,需要及时结合当前情况,积极思变、谋划,提前做好下一阶段发展政策探索。

与时俱进调整拓展脱贫监测的维度,完善监测指标。结合贵州农村实际情况,进一步从收入、教育、医疗、人居环境及幸福感等物质和精神维度,拓展构建贵州农村脱贫人口常态监测的多维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统计筛选归类实时数据库,实现对不同维度相对贫困群体的动态监测;探索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指标体系,嵌入到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作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考核指标的临界下限。

继续将“精准”的思维用于探索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机制。首先是精准掌握农户家庭情况,分类统计掌握无劳动能力的家庭底数、有患大病成员的家庭底数、有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底数等;其次,对农户收入进行分层统计,如参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将农户可支配收入分成五个等份,精准监测分层农户家庭收入的增长情况,关注分层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三是根据家庭分类和收入分层的动态变动情况,精准施策,及时通过就业、产业发展等多渠道干预、帮扶低收入农户,防止各个阶层收入差距过大。

加强探索政策的整合。有关脱贫巩固的政策需要及时整合纳入乡村振兴有关政策体系,建立脱贫地区的常态帮扶机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厘清涉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有关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支持等相关政策的情况,结合乡村振兴现有政策及下一步发展方向,探索将相关政策进行衔接调整。另一方面,要探索从当前贵州乡村人口数量及结构、村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城乡要素流动等方面制定乡村分类和定位的坐标指导图,分类指导,确保各类乡村分向而行、共同发展。

创新农民主体地位的基层实现路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部分地区及贫困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思想,新发展阶段,需要积极转变,秉承“自下而上”的发展理念,在制度设计上引导农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管护乡村、治理乡村,积极引导就业创业,激发和培育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各个环节的内生动能,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基层组织协助、农民主动响应的整体协作机制。

(作者单位:贵州理工学院。本文系社科课题〔2022ZXZD02〕研究成果)

--> 2023-06-21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720.html 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