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五景 杨黎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了繁花似锦、枝繁叶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着丰富给养和不竭动力。如崇仁爱、尚和合、求大同、耕读传家、知书达理、和为贵、自强不息等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都是新时代实现高质量育人过程中首先需要立好的道德资源。立好中华传统美德还需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础上,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大力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过程中,立好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立好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立好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立好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实现,培养学生之德,必然要优先铸就教师之德。教师之德包含做人之德与为师之德。教师首先是人,人无德不立,所以要立好做人之德。为师之德既要立足于为人之德,又要高于并严于为人之德。立好为师之德,就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师使命;就要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要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就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就要事事、时时、处处都自觉地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就要坚定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一方面要引导青少年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不断修身立德,真正打牢道德根基;另一方面要培养青少年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习惯,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主动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不断提高道德自觉践行能力,从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