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百里杜鹃:药旅融合康养避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夏民 王怡

烟雨朦胧的乌蒙山深处,秦成发小心翼翼地在自家药材基地里刨开腐质土,双手托住已经长出根茎的杜鹃兰(又名毛慈菇),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我们几个‘土秀才’试种的成果,领先相关专家团队一步研究出了规模育苗技术。”

杜鹃兰是兰科珍稀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止痛、消肿散结等功效。因为少有种植,市场上非常紧俏。

秦成发的药材基地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沙厂乡,曾出产过许多珍贵中药材,其中就有杜鹃兰。小时候,秦成发就在山里见过杜鹃兰。去年,有2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秦成发听闻杜鹃兰市场价格可观,便萌发了转行做杜鹃兰育苗产业的想法。

中药材、食用菌两种截然不同的产业,秦成发为何敢尝试?

“我从山里挖的杜鹃兰,发现其根茎上有一层细微的黄色绒毛,后来又挖了几株,发现均是这样。我估计,这便是杜鹃兰生长的秘密。”秦成发说。

通过仔细观察,秦成发和唐安兴、张光远等几个“土秀才”发现,这种黄色绒毛叫紫萁小菇,是一种萌发菌、伴生菌。杜鹃兰能否成长就取决于生长地是否有紫萁小菇。

一提到菌菇,就回到了秦成发的老本行。“培养菌类是我的长处,只要知道是什么菌,就难不倒我。”秦成发说。

去年,秦成发通过培养紫萁小菇,试种了几十平方米的杜鹃兰获得成功。同年,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团队来到沙厂乡调研,看到秦成发药材基地里满地的杜鹃兰幼苗,带队的张明生教授很惊喜:“我们学校还在做组培苗,你们就下地种植了,真是厉害。”

秦成发的杜鹃兰育苗实验成功后,周边的村民慕名而来学习种植技术。他毫无保留传授给村民,当地已有30多户村民学会了杜鹃兰的种植技术。

如今,杜鹃兰种植技术获得突破,让村民有了新的致富渠道。

“我们乡现在主打中药材种植加中医药康养避暑游,全乡范围已种植了包括杜鹃兰、蜘蛛香、淫羊藿、黄精、重楼等各种名贵中药1500亩,产值预计4000万元。”沙厂乡党委副书记黄承当说。

“药材种得多,那也是单一产业,百里杜鹃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闻名遐迩,我们想将中药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中药材附加值。”黄承当介绍,为促进药旅融合、农旅融合,沙厂乡政府牵头,在白果村建设了占地500亩的固园,园内包含种园、养园、膳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中医养生,了解中药种植。

“去年,重庆游客邓先生在网上看到了固园的信息,一路循着线索驱车来到固园避暑,今年邓先生又预订了固园的房间,准备住2个月。”黄承当介绍,为提高避暑游客的体验,今年,固园进行了升级,新建了避暑客房。准备了斗百草、游百病、踏百草、寻百宝、中医药知识文化大赛等活动。

毕节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毕节市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利用林地面积17.53万亩。下一步,将加大对野生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一步开展仿野生栽培驯化,加大林下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培育更多的中药材种苗,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 2023-06-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631.html 1 百里杜鹃:药旅融合康养避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