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军)记者日前在凯里市白果井街道采访时了解到,自2021年12月,凯里市白果井街道“老吾老驿站”贵在爱老服务站成立后,社区、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实现“五社联动”,激发内生动力,整合资源实现内循环,吸引更多人和外部资源进入,并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五方面发力
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日前,全省慈善会系统2023年第二期能力提升培训会参训人员走进凯里市白果井街道“老吾老驿站”。记者走进驿站看到,老人们有的正围着桌子编制纸花,有的在唱歌,有的正在一起协商活动内容。
驿站以老年人需求为本,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五个宗旨出发,在“居民助力”“同辈互助”“老年课堂”“社区融入”“精准识别”五方面发力,完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动员更多的居民和老年人参与老年服务。
强化“居民助力”,组织社区青少年和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陪伴老年人,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联动街道、社区居委、社区楼栋长、网格员等共同为社区特困老人提供有效的社会爱老助老服务。
开设“老年课堂”,开展社区融入活动,强化“同辈互助”,提升老年人当家作主的意识,促进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提升对社区的归属感。
自项目实施以来,驿站开展各类老年服务活动60余场,受益12378人次。
“五社联动”
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社区治理
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社区“老吾老驿站”项目的执行方。在项目执行中,以社区“老吾老驿站”为平台,丰富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社区、社工、街道志愿者形成联动工作机制,为社区老年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及分类管理服务。
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成立社区老年人组织,调动老年人积极性,搭建一个参与社区事务和服务的桥梁和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服务的主体,为社区的其他老年人和居民提供服务。
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常态化开放驿站,提供各类服务,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引导街道和社区组建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老年服务,提升社区自我造血和服务能力;引入社会其他专业志愿者,补充和加强志愿者力量,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
整合资源,形成以社区“老吾老驿站”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志愿者为辅助、其他社会慈善资源为补充的“五社联动”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合作参与社区治理。
凯里市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周宇虹介绍,项目实施以来,撬动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源投入社区中来。黔东南州红盛医院,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凯里市妇联、团市委等单位和部门,在志愿服务、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方面也投入资源资金,不断发展扩大社区慈善公益资源。
搭建桥梁
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老吾老驿站’项目在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培育孵化以社区老党员牵头的社区社会组织,带动居民充分参与,促进社区治理格局由‘政府主导’向‘居民自治’转变。”周宇虹说,目前,社区已成立老年社区社会组织和自组织8个,打造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老年人从服务接受者变为服务提供者、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社区活动转变,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模式。
为不断健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2019年,由贵州省慈善总会携手爱心企业,成立专门的公益基金,实施“老吾老驿站”公益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已累计投入736.87万元,在8个市(州)23个区(县)建成24个“老吾老驿站”站点,累计开展日常、主题、特色活动4900余次,累计服务老人2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