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诗雨 图/刘朝富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万峰林真是太美了!午间还能在峰林树荫下品茶休憩,日落后再绕田骑车赏林,晚饭来上一碗蛋炒饭后,和亲友一道散散步,回到民宿小院里悉听蛙语、观星畅谈,这样慢节奏旅游,生活体验感满满!”6月10日,来自遵义的游客杨翠正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的万峰林景区里拍照打卡,感叹着属于黔西南这方水土独特的初夏好时光。
空气好、景色美的万峰林景区,乡村小路、田地庄稼、山峰绿树……游客在如诗如画的天然画卷中放松身心、亲近自然、享受生态,这是黔西南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赋予游客们的生态旅游福利。
生态发展的“春风”吹绿盘江两岸,兴仁市鲤鱼村的发展前景也美不胜收。鲤鱼村是黔西南州一个典型少数民族聚居村,也曾是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村。
近年来,鲤鱼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投入1.2亿元打造民族风情村,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化项目,做大做强“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特色品牌。同时,引进旅游公司统一规划、统一发展,新建鲤鱼广场、玻璃观景台、滑道等项目,打造了鲤鱼湖、鲤鱼大小龙潭、仙人桥等景点,通过深挖“旅游+”“文化+”“水+”等业态内涵,鲤鱼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探索出石漠化地区生态资源涵养与生态产业开发并行不悖“亲山亲水·多业并举”的转化模式,成为“两山”转化的靓丽样板。
而位于贞丰县东部的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包含白层镇、鲁容乡),地处北盘江低热河谷地带,石漠化连片、耕地零星破碎曾令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大受限制。近年来,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反租倒包、保底回收、“136”利益联结机制模式,种植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热带水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立体化农业产业格局,真正把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的“绿水青山”转化为老百姓实现稳定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荒山着绿装,岸边果飘香。如今,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种植的火龙果、百香果、芒果远销上海、重庆等地,实现了“黔货出山”,“鲁容百香果”还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绿色食品认定,芒果获得绿色食品认定,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把荒坡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新路子”。
从“靠山靠水”到“护山护水”,再到“亲山亲水”,近年来,黔西南州始终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把“绿色”作为增长新动力和发展新出路,悉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留住美丽乡愁,收获了一片好山好水、“金山银山”。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这是黔西南州不断丰富生态示范创建,始终秉承“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青山金山一起要”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显著成果,黔西南各乡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金州大地“黔”景更好,盘江儿女日子更甜。